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閒書筆記3-7 - 漫步華爾街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漫步華爾街-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我買的是上面連結裡那本,2011 全新修訂版。


第一部分,共四個章節。除了第一章是前言以外,其餘都在講歷史上的泡沫。

第二章講了三個歷史故事,前兩個很有名很常見。作者寫得很生動,比維基百科易讀。
鬱金香狂熱,中文維基頁面
南海泡沫,中文維基頁面
1929年華爾街股災,中文維基頁面

第三章,更多更白爛的故事,超有趣的。

亂改名字,徹底亂改,就可以讓公司的股票翻好幾倍。就是馬英九把自己名字改成柯文哲後支持民調就能瞬間漲到九成。

p. 37 六零年代的新上市股狂熱:『股票的名稱都刻意夾雜著「電子」(electronics)這兩個字,不管業務是否真的和電子有關。投資人其實也不在意這些公司到底生產什麼,只要名字聽起來有電子的味道,有深奧難懂的感覺就行了。』

更扯的是這些公司的公開說明書上都有警告文字。

p. 39 『警告:這家公司沒有資產和盈餘,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發放股利,持股風險極高。』

但投資人和專家還是照買不誤。

透過集團合併的手段,直接憑空生出每股盈餘的成長,投資人就會買單。
概念股、編故事、製造氛圍,投資人就會買單。
總之六零到九零年代,就是這些搞笑故事在循環上演而已。

第四章,規模更大,損失更慘烈,離我們也非常近的泡沫,2000 年代:網路泡沫和房市泡沫。
(主要在講網路泡沫,房市泡沫作者提得比較少。)


我懷疑這些一再出現的離譜故事是否真的有警惕效果。
以現在來說,雲端、大數據、物聯網、X2XO2O有的沒有一大堆名詞,散見於各種販賣成功與專業的媒體上,總是搭配著「全球化」、「布局」、「視野」、「策略」等等天縱英明全知高度;這些題材、投資者心態,都和上面的泡沫沒有兩樣。
你對它沒有任何辨識能力,更談不上有所警覺。那一定躲不過之後(或者目前進行中)的泡沫啊。

而且,泡沫需要半年、一年、五年甚至更久才會破,你一定覺得自己才不是待到最後才走的笨蛋。


第二部分,三個章節都在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
技術分析,中文維基頁面
基本分析,中文維基頁面
我直接列出作者在第六章用證據提出的結論:
股市沒有動能(就算短期內有動能,你也無利可圖)。
股市沒有循環週期,讀圖型預測沒用。
停損策略沒用。
壓力區支撐區理論沒用。
相對強勢策略沒用。
量價關係策略沒用。
裙襬指標、超級盃指標、零股理論、賣空股數增加等於多頭信號、移動平均理論,全部沒用。

那麼看起來比較科學、有邏輯、有道理的基本分析,作者在第七章最後的結論是:
p. 173 『我仍相信專業投資人可能有超卓的績效表現,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證據並不支持這種說法。』

花那麼時間和心力去創造你的理論來維持獲利,結果賺得還是沒有單純的指數化投資多。


第三部,八、九、十、十一章。

第八、九章,談風險。滿精彩的,請親自一讀。

第十章,又是心理學!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的《快思慢想》被台灣的翻譯徹底摧毀真的很可惡……。
提到心理學,就不能不看這兩本速成秘笈:
閒書筆記2-6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閒書筆記2-7 - 行為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丹尼爾的 TED 演講

作者在章節最後,列出四條行為財務學的投資建議:
避免從眾行為。
避免交易過度頻繁。
賣掉賠錢股、不賣賺錢股。
提防新上市股、別信小道消息、別信神祕的完美記畫。

但我懷疑有誰會遵守。
上述都是概念性原則,並沒有列出詳細的規矩,例如:一個月進出場三次算不算頻繁?我覺得下跌的虧損我可以忍受,所以不算賠錢?朋友都已經進場在賺了,這個消息還不可靠嗎?就算很可疑,那我進場一個月賺它一筆就抽手也不錯?

到頭來都不會遵守原則,而是將原則擴充解釋、追加設定、冒充科學依據。

十一章,表面上是談市場效率到底是真是假,但其實和第六章滿像的,列舉如下:
反市場的投資策略沒用。
一月效應沒用。
週末效應沒用。
熱門新聞反應效應沒用。
解釋了短期動能(趨勢)沒辦法讓你獲利。
用股利報酬來挑選股票,還是賺不了錢。
用長期報酬反轉策略,還是賺不了錢。
小型股效應是否有用,令人懷疑。
低本益比股票、價值型股票和成長型股票的市場表現。


第四部,實際操作。

十二章的內容,幾乎都是美國專屬的,台灣沒有這種環境,有夠慘。
十三章,簡單的介紹了股票和債券的報酬,這樣才能規劃投資計劃。
十四章,教你人生的投資規劃。

點擊後應該有清楚大圖


十五章,推薦你投資工具,和買股票的原則。
p. 407 『廣泛分散投資、每年重新平衡、採用指數基金,以及堅持到底。』

不管你多沒空,十四章和十五章都是必看的。


和《投資金律》相比,兩本書各有優勢。
我建議先讀《投資金律》,對新手來說比較不會誤讀;之後再讀《漫步華爾街》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