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2-8 - 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 吃的美德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被封面吸引就買了,本來預期會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結果,每一章看完都有搔不到癢處的感覺。

最有趣的是到南極抓南極蝦的章節,政府亂搞一通。

以下是一些節錄和整理。

二戰後,1947 年美國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畫,此計畫法案於 1948 年通過,中華民國也被列為接受援助的國家。
『1951 至 1965 年間,美國提供台灣的經濟援助總共將近 15 億美元,……早期美元與台幣匯率長年被刻意固定在 1:40 的水準。……在那中階公務人員每月薪資不到 1000 元的年代,40 億台幣就如同天文數字般龐大。』

1961 年美國送了 200 萬磅的小麥片(Bulgur wheat)來台灣,還取名為「長壽麥」。
為了推廣麵食,1963 年舉行了六個月的巡迴講習。還在各式報紙雜誌上宣傳麵食較營養的偽科學。

『一架最陽春的三點五匹馬力的耕耘機最少也要 7000 塊錢起跳,等於是買三頭牛的價錢。算一算當時農民的年收入,幾乎要一整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
『農林廳於 1950 年宣示推廣農業機械化政策時曾發下豪願,要在十年間推廣 80,000 架耕耘機。但直到 1967 年八月底,全台耕耘機只有 15,357 架。』

1953 年開始養兔。但賣不出去。1964 年政府又推動外銷兔毛計畫,反應平平。
1965 年民間組織與日本簽線合作,保證收購兔肉兔皮,造成養兔熱潮;但兩三年後依然沒搞頭。

1952 年針對 1,176 戶農家的調查結果:室內廁所 8%,戶外廁所 53%,其他 39% 就是便桶或野外解決。82% 的房屋室內為泥土地。水源大多是井水,但有三分之一的農家沒有水井可用。

南極捕蝦船海功號,1973 年開始造船,1975 年完工,1976 年出海,1977 年返航。

1960年,美國氰胺公司和台糖合資在台設廠,隔年推出歐羅肥。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好書一本,除了流暢的哲學討論,也提供了不少珍貴資訊。認識食物是很重要的呀,吃明明是這麼基本、必要的事。
不要耽溺於身為一個自認專業的重口味下午茶白痴好嗎。

本書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的章節談食物的資訊,非常精彩豐富,作者把能講的東西都提出來了,議題的各面向都兼顧,不知道下了多少採訪和收集資料的心力。
第一章,我看到內容是在談起司,覺得這似乎不是一般中產階級可以達到的境界,但讀了二、三、四章,我才知道原來是台灣太落後,英國的商品資訊與選擇還真的頗多;或許有人會覺得作者說的這些都要非常有錢有閒才做得到,先不討論這種看法對不對,我倒是確定在台灣就算有錢有閒還真的做不到,市場成熟度落後太多。

題外話,第五章有個我覺得很有趣的驚人數據:
『研究估計,美國「自由放養的家貓一年殺掉十四億到三十七億隻小鳥,以及六十五億到二百七十億隻哺乳動物。」』
總之第一部分真的很精彩,很仔細地將各種論調的「完整面貌」 爬梳一番,將有機、在地、當季、人道、公平貿易、大企業化這幾個議題的事實都呈現給讀者。看完第一部分就知道,台灣在這些議題幾乎都是玩假的,處於貼標籤的迷信階段,令我十分絕望。

第二部分,第九章對於傳統的見解、破除教條,我覺得很不錯,革新了我的舊想法。想決定這本書要不要買,可以看此章,以及第一部分的第七章的大企業議題。
第十章,我很愛機械化,讚。第十一章,我也很愛例行公事,讚。第十二章,我知道不要抱著科學教條,尤其是那門科學根本原始到稱不上是科學,讚。
十、十一、十二章我讀得很開心。
順帶一提,雖然我知道 BMI 是個沒用的數字,但十二章的研究數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真不錯。
『研究結論是:「過重的人(25-30),死亡率最低。」……無獨有偶,也有其他大型統合分析提出同樣的結論。』

第三部分的篇幅又比第二部分短。第三部分的內容,是作者的自我揭露,對於這樣坦然的作者我都滿喜歡的,另外,我覺得這些實踐的過程和心得都很珍貴,這可是免費的世界級頂尖 mentor 啊!

第四部分,完全的哲學討論。它不像第一部分把各種議題陳列出來,而是將各種問題,例如何為藝術、客觀標準是什麼、快樂與享樂的差別,融合飲食主題進行哲學思考。每一章都是很厲害的哲學散文,有興趣的話,可以認真讀一讀。

全書二十三章每章結束都有作者提供的料理建議 ,很有誠意的一本書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