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雜記4-9 - 不應該看新聞,因為問題超複雜

除了打發時間,看新聞讀雜誌就沒有其他的用途了。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新聞和雜誌完全沒有用,而是你只能用打發時間的態度來看待它。

你的目的若是要培養國際觀、擴大視野這些假能力,讀這些垃圾確實很能騙人。

雖然我說它們是垃圾,但它們還是有很多資料、數據,例如印度每年被強暴的人數、南韓每年自殺人數的成長率、中國每年被OO的多樣化趨勢等等。新聞和雜誌,偶爾會讓你遇到有興趣的東西,但它們的功用就這樣而已,千萬切記,總是用打發時間的態度看待它們,不要讀進裡面任何一句敘述,必須自己再另外找可靠的專家、可靠的書,提供的可靠資料來讀。

但困境就在於你根本不知道哪些東西是可靠的,哈哈。
上面我說了一堆,根本沒提供任何幫助,幾乎等於說廢話XD
會有這段廢話,是因為伊斯蘭國在法國巴黎發佈恐怖攻擊後,我看了幾篇很硬的文章,心想這些硬資料根本超少人會讀,覺得很無力,只能希望大家:就算沒興趣、沒時間心力讀這些可靠的東西,也不要去亂接收媒體亂灌給我們的垃圾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那些無知的別人不要這麼白痴、去讀我們認可的資料後再來討論。
就像我希望大家能把我部落格提到的書都讀一讀再來發表高論一樣XD

當你有了小孩,你自然會在相處時把你的價值觀什麼的傳給小孩。
當你有了權力,你就會想要怎麼提供最好的教育。

教育應該這樣那樣,大家都有一番高論。
但我覺得有一件事很重要,不管怎樣你都要認知到,所謂的教育,其實是洗腦。
你要知道你即將造成的影響有多巨大、多嚴肅。

洗腦,就是寫入一些很難剔除的觀念,即使腦袋清楚、身體還是會抗拒打破的規矩。
例如:要有禮貌、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 
或是,教導小孩:人同時間只能有一伴侶,而且伴侶形式都是一夫一妻。
或是,從小每天上課八小時以上,上班自然也要八小時以上。
或是,認真掌握書本的內容就好,不要想那些沒意義的機歪哲學問題。
或是,「女生不能這樣、男生隨便就好。」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專業技能很重要、自己的考量要最優先,例如學歷史的會覺得處理資料的研究方法很重要,應該要從小就學;工程師覺得拆解和設計東西的能力很重要,應該從小練習;醫生覺得賣健康食品騙人、相信自然醫學的白痴很煩,所以大家應該要有生理學與藥學的知識;喜歡看球賽的人,覺得政府應該多蓋他喜歡的球場;討厭別人亂丟垃圾的人,覺得應該為小孩培養公德心;怕小孩輸給別人的家長,就會送小孩上補習班、讀私立學校。

事情絕對不是像大家隨口說得那樣輕鬆:
應該要從小就學○○,長大以後才會△△,社會風氣就□□,最後世界和平,耶!

你要先為你的洗腦負責。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雜記4-8 - 框架與選擇

〈框架〉

一個簡單的問題,「白色」的相反是什麼顏色?

「黑色...?啊不對,是『不是白色』。」

這題目不是要考倒誰,所以答對了不用開心,這只是非常基本的東西而已。
重點在於「黑色」這個答案總是會冒出來的感覺。
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問題改成「『紅色』的相反是什麼顏色?」時,
聽到的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白痴喔,哪有什麼紅色的相反。」

這種反應的差異就是框架造成的。

「Meh,框架很重要嗎,這哪會怎樣。」

還滿容易就可以怎樣的,我隨便列舉「黑白框架」會如何被質疑:
  1. 題目的敘述方式有誤導嫌疑,哪有人會說什麼「白色的相反」,
    這不符合日常生活的習慣。
    • 要改問「什麼顏色」嗎,還是「什麼東西」比較好?
    • 或是直接問「哪些顏色不是白色」?
  2. 在色彩學裡,白色和黑色就互補色啊,誰跟你想這麼多。
    • 為什麼你只知道黑白是互補色,那你知道紅色的互補色嗎?
    • 互補色給人有一體的感覺,我們應該使用「對比色」這個描述。
  3. 我們一般都用黑白描述是非分明,所以「黑色」的答案沒有錯,
    只是和題目情境不同而已。
    • 那憑什麼你的情境更有道理?

框架可以提供數不清的吵架細節。

而這也告訴我們,
就算是很基本的問題,你的主要反應早就包含無盡的立場、判斷、價值了,
少在那邊覺得自己放的冷箭永遠最正確。你放的是屁。



〈選擇〉

看似無害的選擇,如何導致不和諧的社會?
https://audreyt.github.io/polygons/

那,連結裡沒提到的其他選擇也會這樣累積嗎?
例如:
  • 早上幾點起床
  • 用哪一家工廠排汙最多的牙膏牙刷
  • 吃哪家企業的早餐
  • 選擇走哪條路上班
  • 開車或搭車
  • 吃哪一家排汙最多的便當店
  • 決定幾點下班
  • 下班後四個小時都看哪一個最右最保守的電視台
  • 幾點睡覺
  • 喝RO水還是BRITA水還是安麗水
  • 買哪一家剝削童工手段最高明的快時尚衣服
  • 買用韓國料的非韓國牌手機或是買韓國料的韓國牌手機
  • 假日旅遊住哪家最豪華最漂亮的違建城堡
  • 排隊
  • 看哪一家最好笑最合胃口的內容農場

我覺得,就是這些累積讓我們選出了每一任總統、立委、議員,各種在組織中代表你的人。

累積的結果總是讓人很難接受,但千萬不要指責誰。

指責別人,是每個人隨時都在做的最輕鬆簡單、最能滿足自己的事。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5-2 - 背離親緣(上)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背離親緣(上)-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


英文書名和副標是,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這本書適合任何人看。如果你是即將或正在養小孩的人,這書絕對比市面上的教養書好一百倍。

只讀第一章就知道這本書多珍貴,這絕對不只是什麼政治正確的書而已。
歷時十年以上的數百個家庭的深刻訪談,讓你感受到真人的喜悅與痛苦,也拓寬了你對人的姿態的定義。


第一章,探討認同。
來自父母的垂直認同,以及來自其他、難以概括的水平認同。
作者的自身經歷可以很好地概括這一章,作者小時候有讀寫障礙,在媽媽的細心照顧與教導下「恢復正常」。而作者是同性戀,克服讀寫障礙這項「成就」便成了某種詛咒。

要強調一下,下面的節錄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部分而已,絕對不代表第一章的全貌。

p. 23 『愛一個人,又覺得對方是個負擔,這兩件事並不衝突。其實,愛往往會加重負擔。不論這些父母能否接受自己的矛盾心理,都應該留點空間給自己的矛盾。付出愛的時候,若感到筋疲力竭,甚至開始想像另一種生活,也不用覺得羞愧。』

p. 25 『美國復健康諮詢專家歐宣斯基一九六二年寫了一篇文章,廣受引用。他直率地寫道:「不論是把孩子留在家裡,還是送走,生下心智不健全的孩子,父母幾乎都會痛苦一輩子。孩子有無窮無盡的需求,永遠都需要人照顧,父母一生都要背負這樣的重擔,生命也不再有什麼指望。各種悲痛,各種試煉,各種絕望的時刻,將會持續到父母去世或孩子去世那一天。要從這樣的無盡哀傷中解脫,或許只能經由死亡。」』

p. 28 威羅布克醜聞,英文維基頁面

p. 31 『關於身心障礙權益的文獻十分多,學者都強調要區分「損傷」「障礙」前者是某一症狀引發的生理後果,後者則是由社會環境所造成,比如說,腳不能動是損傷,但進不了公共圖書館就是障礙


第二章,聾人。

在讀本書前,我對聾人的印象只有韓國的《熔爐》和《南部特教學生性侵案》(詳情點這裡,或這裡),都是常見的受害者、弱勢印象(類似案件此章節也有提及)。而此書介紹的聾人文化全貌,讓我覺得自己的淺薄印象與無知,真的很容易出差錯......。

作者以高立德大學(請點中文維基頁面)的抗議事件開場,聾人抗議由聽人擔任萊辛頓聽障中心的執行長和高立德大學的校長,最後聾人達成訴求,皆改由聾人擔任。

作者揭示了聾人文化的強烈認同感,許多聽人父母在養育聽障小孩時都倍感聾人社群的壓力,普遍聾人都認為聽障的小孩就是該交給聽障成人收養。
在這個文化下,許多選擇都變得十分艱難。(一樣都是艱難的選擇,我覺得小孩出生後的難度,還是遠高於小孩出生前。)
例如:
要不要讓小孩學手語也同時學口語?根據作者的描述,我認為手語是絕對必要的,對小孩的成長最好。口語看起來就有點像聽人父母幻想的美夢,耗費大量心力也不見得有效果。但,聽人父母要學習手語卻不是那麼容易,沒辦法像聾人一樣流暢。
要不要讓小孩裝人工耳蝸?是出生後能裝就裝,還是要讓小孩長大後自己選擇。內文提到了人工耳蝸的效能沒有想像中的好,甚至因為父母對聽力程度的錯誤期待使得小孩沒有受到夠好的教育;而若要讓小孩成年後自己選擇,由於已融入聾人文化,其水平認同也幾乎不會讓其選擇耳蝸手術。

這種必然的、巨大的認同差距真的很難處理啊。

而隨著產前檢測技術的進步,聽障小孩出生的比例,目前看來是持續下降;人工耳蝸技術的精進,也逐漸改變聾人對此技術強烈排斥的觀點。
作者為此章節下的結語是,『但是任何想從水平方向推動的社會議程,最終都將敵不過追求醫療進展的垂直需求』。聾人的自然語言(就是手語)、聾人劇場等等這些文化,似乎會走向凋零。有點哀傷。


第三章,侏儒。

本章的氣氛和上一章差很多。
美國的侏儒受盡嘲笑汙辱啊,除此之外,侏儒身體各部位,也容易有許多疾病,都是滿麻煩的病,骨骼關節病變、呼吸困難之類的。

p. 125 『《侏儒生活及侏儒症》的作者貝蒂‧阿德森表示:「在政治正確的美國,唯一允許的歧視就是侏儒歧視。」達爾頓是哥倫比亞大學產科及遺傳學的系主任,也是高風險懷孕的頂尖研究者,她告訴我:「要是你說孩子心臟有個洞,大家都會說:『可是妳治得好,對吧?』但每次我跟別人說,他們的孩子生下來會是侏儒,他們卻一臉嫌惡的表情。」』

p. 128 『伍迪‧艾倫有次就嘲諷道,「侏儒」(dwarf)是英語最逗趣的四個詞之一。若你的本質在別人眼中就是種笑料,負擔將何其沉重。我每回說到這本書的其他類別,聽眾總能意識到整個計畫的嚴肅性,一言不發,可是一提到侏儒,朋友都笑了出來。』

侏儒症有很多種,『八成以上的侏儒有骨骼發育異常』,以軟骨異常最常見。侏儒症發生的原因通常是隨機的基因變異。作者舉了其他兩種侏儒症:垂體性侏儒症,因缺乏生長激素造成;心理社會性侏儒症,因言重肢體虐待造成。p. 138 『有兩百多種基因問題會造成身材極為短小。大約有七十%左右的侏儒為軟骨發育不全,此外還有「假性軟骨發育不全」、「骨骼發育異常」、「畸形發育不良」,也都會造成侏儒症。』

我想不管是哪類的少數,青春期總是惡夢?
p. 138 侏儒的父母說,『「我跟很多成年侏儒談過,幾乎沒有例外,大家都說到了二十多歲,她們都以自己為榮,不想有任何改變,可是青春期每個人都活在地獄。」』

侏儒症這章讀起來的壓力不像聾人那章那麼大,作者呈現的訪談內容也比較單純,身分認同的探討比較少,手術、病痛等等生理問題著墨較多。


第四章,唐式症(Down syndrome)。

又是和前兩章不一樣的風貌。這一章很溫暖。
本章的受訪者說了很多正面的轉變,即他們從孩子身上學到了什麼。談起唐氏症小孩,也都說他們多善良、聰明;拿掉唐式症的三個字的話,這章讀起來就是很普遍的育兒經。

開場就引用了《歡迎來到荷蘭》全篇文,這篇文的大意是說,妳本來搭上飛機要去義大利遊覽,結果一下飛機卻發現沒來由地到了荷蘭,所有你期待的義大利名勝再也沒機會看到,你只能待在荷蘭。
而《歡迎來到荷蘭》的作者告訴你,荷蘭其實很棒啊,快點開始享受它吧!

簡單地說,《歡迎來到荷蘭》就是篇雞湯文。
然後我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頁就看到有人說:我超恨這篇文章。
XD,我也很不喜歡雞湯文。

關於唐氏症的生理數據,
p. 186 『由於唐氏症胎兒流產或死胎的比例超過四十%,所以實際懷了唐寶寶的案例要遠高前述的數字。唐式症除了心智遲緩,還可能伴隨心臟問題(案例超過四十%)、關節鬆弛、甲狀腺功能不足、消化道畸形、白血病、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此問題,六十歲以上的比例更高)、乳糜瀉、身材矮小、肥胖、聽力及視力問題、不孕症、免疫系統疾病、癲癇、小嘴、舌頭外突。唐寶寶的肌肉張力低,因此影響行動力和協調力發展,而口腔肌肉張力不足更影響了語言能力。……他們出現憂鬱症、精神疾病、干擾行為、焦慮、自閉症的機率也較高。』

p. 215 『美國唐氏症者的平均壽命大約五十五歲,這個數字是一九八三年的兩倍。』


相較於此章節的受訪者都處於特定社會階層(有時間也有錢全心全力照顧小孩),
我更在意更普遍的一般人的遭遇。

p. 193 『沒有資源對抗機關制度的人,常常無法獲得服務。要想對抗,需要教育、時間、金錢。說來諷刺,這些服務原本是為缺少這三者的人而設,這實在令人鼻酸。』

p. 213 本章受訪者說,『「我真不知道,窮困的人或沒受過教育的人生下唐氏症兒該怎麼辦,妳可能連自己不知道哪些事情都不知道。」』

而本章提到心智障礙者的行為問題,僅是簡單帶過。但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行為問題非常容易就能推翻你所有美好的想像、把你消耗殆盡、甚至重塑你的價值觀。
p. 211 『有唐氏症的人多半較不好動,行為也多半穩定,也就是說,相較於罹患躁鬱症、自閉症等好動而行為脫序的人,照顧者的壓力較小。唐式症者不論大人小孩都容易受到肢體虐待或性虐待。有行為問題的唐氏症者常會被家人送走,但他們往往也讓機構的輔導人員心力交瘁,且不容易帶到公共場所。』

最後我想說件事,台灣還滿多人會說,唐氏症者是帶財來的,家裡生了唐寶寶後,生意、事業都會變好。在此書中完全沒看到美國有這種說法,我覺得這可以當作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吧,書中的每個人都在講唐氏症者這些「人」有多美好,他們注重人的價值,因此,對於墮胎、產檢、藥物手術治療這些會影響(未來要出生的)小孩的事,也就格外嚴肅。但台灣的環境不是這樣,判斷人的價值的依據,和西方人完全不一樣。
我從來沒在美國這種環境成長過,即便我現在認識了他們的文化,仍然很難真正體會。


第五章,自閉症(Autism)。

才說這一章描繪的樂園氣氛不太好,作者馬上在這一章帶你認識現實。
p. 242 『〈歡迎來到荷蘭〉一文將身心障礙描寫成一處陌生但美麗的所在,洋溢著恬靜的幸福,對此,有名自閉兒的母親提筆回了一篇挖苦的文章〈歡迎來到貝魯特〉,把養育自閉兒比喻為掉進戰區中心,完全不值得慶賀。父母的煎熬,一部分是由於自閉兒有些症狀十分極端,包括常把糞便塗在牆上、很多天不睡、過度亢奮、無法與他人互動交談,還時常冷不防出現暴力行為。』

p. 249 『她吃過安立復、妥泰、思樂康、百憂解、安定文、帝拔癲、妥解鬱、理思必妥、安納福寧、樂命達、苯海拉明、褪黑激素,還有順勢療法的解壓舒眠錠。我每回見到她,她的藥都調整過。我們第一次見面幾年之後,西西的破壞行為不知為何突然變得激烈,連團體之家的工作人員都覺得無法處理。』
順帶一提,根據我的經驗,餵藥也是個困難挑戰。

如果想要接觸一些比較正面的故事,可以看《與光同行》;想稍微認識亞斯的話,可以看宅貓譯文堂翻譯的〈天才傻寶〉

我覺得對於理解自閉症和亞斯柏格症,最好的譬喻是,光譜。雖然作者說他很難接受XD
p. 253 『自閉症雖然一直被喻為光譜,但光譜上障礙最嚴重和最不嚴重的這兩群人差異實在太大,讓人很難接受這個譬喻。』

我之前上過一堂研習,講師談怎麼帶亞斯柏格的小孩,講到中途,講師忽然自爆他也是亞斯柏格症者,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完全感覺不出來。講師說,他看人臉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只能每個器官分開看、沒辦法合在一起看;然後講師的醫師朋友說,他回想講師國中時那些奇怪又強烈的情緒和行為,早就懷疑他有亞斯柏格症。

自閉症是什麼,可以讀一下自閉症的中文維基頁面稍微認識一下。
也可以看自閉症名人,葛蘭汀的 TED 演講
另一則自閉症者羅西‧金的 TED 演講比較短,只有六分鐘。

要提醒一下,影片連結的兩位這種高功能自閉症者,是超級少數,極稀少。

這章的自閉兒父母,幾乎每個都過得不好,憂鬱症、後悔把孩子生下來等等。
我覺得分享這些負面情緒很好,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總是處於憤怒、悲傷的狀態是很有幫助的。我認為,甚至那些把小孩拋棄、直接送機構所以沒被作者訪問到的父母,也應該讓他們說說自己是如何不愛他們的小孩。

p. 280 『很多人經歷困境後有了些體悟,總是不知不覺就高舉「平凡中見智慧」的大旗,有時這靠的其實是粉飾困境,或把體悟說得太簡單,或太有智慧。』

接著,出乎我意料,作者用來結束這章的主題是,父母殺害自閉兒。
p. 318 『遇害的美國孩童中,有一半是父母下的手,而這些父母中,又有一半的人聲稱自己這麼做不是貪圖一己之私。社會對這種說法的包容已經出現可怕的後果。犯罪學家經常指出,生物倫理學家使用「利他主義」一詞,不只使殺害子女的案例增加,也使凌虐案件更常出現。』


自閉症的議題很熱門,光是為什麼自閉兒確診人數每年攀升就有很多可以討論,例如,自閉兒逐年增加是因為醫療、教育資源的進步,還是因為環境影響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自閉症如此普遍,它會不會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常態,而不能算是疾病?
許多父母為了幫小孩爭取到教育資源,甚至會不停地做各式各樣的量表讓小孩確診為自閉症(這在台灣也是)。雖然常常可以看到什麼研究又有了什麼突破,但自閉症的成因目前為止依然是一團迷霧,p. 273 『「說你發現手上正在研究的基因組某個部分和自閉症最有關聯,就像是說你家離星巴克很近--誰家附近沒有星巴克?」』 而且我們連基因是否為造成自閉症的主要原因都還不知道。
這章的醫學知識我覺得非常棒,資訊很全面,讓讀者可以稍微看出自閉症這片迷霧的範圍。

儘管每一章都會談到醫療與疾病的關係,但作者的文筆實在太好,讀起來毫無重複感。而議題的拿捏也很精準,每個章節似乎也相互呼應,第二章聾人是文化認同的自傲,第三章侏儒便講歧視與嘲笑;第四章唐式症讓我們看到愛,第五章自閉症則思索,如果沒有「存在」,如何有愛?


第六章,思覺失調症。

對這個名詞不熟悉的,可以先看這個中文維基頁面

這一章我不太確定該怎麼節錄會比較好,畢竟大家對思覺失調症的刻板印象已經夠多了,總覺得我隨便列一段出來都只是在滿足、加深大家的錯誤認知。

以下是兩張我找了比較中性的內容截圖。

p. 328 症狀的種類
截圖,思覺失調的症狀分類

p. 332 成因也是未有定論
截圖,成因未有定論

由於思覺失調症通常要過了青春期以後才會比較嚴重,所以這一章給人的感受和前面
四章差很多。你可以想像自閉兒是被一層硬殼包住了,有些自閉兒還是能在殼上挖個洞對外溝通。但思覺失調症像是個精神上的感冒,感冒的人以入侵身體的感冒病毒為榮,似乎有點古怪;一種會把原本的人擴充成陌生人的病,這讓患者的處境變得滿邊緣的。
可以的話還是親自一讀這些人的經歷,感受一下吧。


最後,
作者關於此書的 TED 演講,安德魯 • 索羅門-愛,沒有條件
(提醒一下,書中探討的議題不像演講裡那麼單純只談愛而已。這演講若有吸引到你,那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上一本書,他對抗憂鬱症的經歷《正午惡魔》也有TED 演講,憂鬱,我們共享的秘密


讀完此書 385 頁,我發現的明顯錯漏字有四個,我不清楚這個錯誤量是否在容許值內。
內頁的紙不知道是怎樣,一直有雜質在騷擾我,都會想要把它撥掉,這大概是我摸過最多面內頁的一本書了……。
圖片,紙的雜質一大堆,這是特色嗎?

書的封面我滿喜歡的,而且還是霧面的,拿起來很舒服。
還金光閃閃,作得滿好。
期待下集。


以上是我的心得和書摘。
再貼一次買書連結:
背離親緣(上)-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5-1 - 黑天鵝效應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黑天鵝效應★★★★

作者上一本書我的簡短心得在此,閒書筆記2-4 - 隨機騙局

出乎我意料的是《黑天鵝》比《隨機騙局》有架構許多,但或許只是我習慣了塔雷伯的風格。作者的概念依然不是那麼好弄清楚,讀的時候要仔細讀,不然非常容易會錯意。
而他在此書第一部的最後一章,ch. 9 戲局謬誤,很生動地講解「對不確定性的誤解」,作為第一部的結尾,讓我發現他這次真的把內容編排得比較好。
不像《隨機騙局》都隨興地罵人XD


第一部提到的偏誤,在這裡都有:

但相較於《思考/行為的藝術》這種大補帖,塔雷伯非常詳細地講解最重要的幾個偏誤,第一部的九個章節都在深入說明這些偏誤,還用他的親身經歷說明。

ch. 1 塔雷伯描述他家鄉的戰爭,以及他在華爾街工作時躲過 1987 股災。
p. 36 『黎巴嫩衝突的變動狀況,一向以難以預測著名,然而人們在檢視這些事件時的推理,卻顯示出一個常態:幾乎所有關心這些事件的人都以為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發生的事件,從過去的觀點來看,許多都被認為太瘋狂。然而事件發生之後再來看,似乎又不是那麼瘋狂。這種事後回顧看起來順理成章的特性,造成這些事件的稀有性和可理解性被打了一個折扣。』

p. 44『分類總是造成事實複雜度的減抑。這是黑天鵝事件產生器的表現,即我在前言中所定義的不可撼動的柏拉圖式思想。對我們周遭世界做任何減抑,都可能造成爆炸性後果,因為這樣做,把某些不確定性的來源給剔除了;這會驅使我們對世界的構成產生誤解。』
這段話的例子就是:「右/左派就是如何如何」,「台灣人就是怎樣怎樣」。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是抱持不同立場的組織會因為這種「分類」而結盟。


ch. 3 談 scalable (規模可變的),見下圖。
圖片:p. 70 極端領域與平庸領域的差別

ch. 4 歸納問題(或稱休謨問題)

p.78 淺顯例子,火雞的故事:『它的信心隨著友善餵食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它的安全感也越來越高,雖然宰殺之日越來越逼近。想想看,其安全感在危機最高那天達到極大值!』

接著作者解說懷疑論和經驗論的歷史,很細節、很微妙,講解那些被普遍誤解的概念,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這樣,都無法節錄XD


ch. 5

p. 95 『在SAT的測驗上拿到非常高分,但是看到和他一起走進電梯裡的,是來自不同區的人時,會感到不寒而慄。這種無法從一個情境自動地把知識和熟練度轉換到另一個情境,或是無法自動把理論轉成實務,乃是人類天性上令人困擾的一點。』

這就和閒書筆記3-6 - 投資金律前言裡提到的情形一樣。

p. 95 『教室是個領域;現實生活則是另一個。我們對一則資訊的反應並不在於其邏輯上的價值,而是以其環境的架構為基礎,以及該資訊在社會情感系統上的意義。
作者舉了統計學家會犯很低級的統計學推論錯誤,以及 1960 年代醫生的科學傲慢讓他們混淆了兩件事:『沒有乳母有好處的證據』和『母乳沒有好處的證據』。

接著是確認偏誤,下面的實驗非常適合厲害:
有一個數列長這樣:2, 4, 6 。請試著猜出這個數列的規則。
猜規則的方法,就是另外寫出三個數字,例如,14, 16, 18 或是 10, 16, 26 等等,實驗主持人會判斷你寫的數列符不符合規則,對或錯。
你可以試很多次。

你依據上面的嘗試,確定此數列的規則後,就可以提交答案,「數列每次加二」或「前兩個數字相加為下一個數」等等。

大家可以拿這問題去試別人。

這數列的規則是,「數字由小排到大」。ㄎㄎㄎ,這就是確認偏誤。你傾向於寫出證實「自己心中的規則」的例子來取得「正確的規則」。
但是正確的作法是:必須要透過很多的反例,我們才有辦法「確定一件事」。


ch. 6 敘事謬誤

p. 111 『這個謬誤夾雜了我們過度解釋和偏愛小故事而不喜歡原始真相的缺點。』

p. 111 『敘事謬誤所討論的,是我們在看一連串事實時,很難不去編織故事,或等義地,對這些事實強加邏輯連結,加上關係箭頭。解釋把事實綁在一起。解釋讓所有的事實變得容易記;有助於事實變得更有道理。當解釋增進了我們自以為瞭解的印象時,這種習慣就可能有問題。』

塔雷伯舉了許多研究來說明敘事偏誤是人體天生的限制造成的:要把事情記住很困難、之後要回憶、使用也很困難,腦容量也有限,所以人腦就把資訊量削減,套上敘事性和因果性。
塔雷伯也提到了 Daniel Kahneman 的 《快思慢想》裡的『第一系統』和『第二系統』。
塔雷伯和 Daniel Kahneman 是參加同個學術學會在討論這些事情的,所以,想瞭解《快思慢想》這本被洪蘭翻譯摧毀的鉅著,這一章節的內容會是不錯的替代選項。


ch. 5 的確認謬誤和 ch. 6 敘事謬誤是人體內建的,
接著 ch. 7 介紹外部的,來自社會的。例如同儕壓力、以及快樂的增長不是線性的,等等。

p. 144 『相信我,別人覺得你一直在失敗的社會效果是很難面對的。我們是社會動物;他人就是地獄。』


ch. 8
存活者偏誤、泳將身材的錯覺、沉默證據(失敗者的墳場)、賭博新手運、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宇宙設計論。

這些偏誤在《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裡都有提到,塔雷伯用他獨有的寫作技巧講得更精準,不過他舉的例子我覺得很冷僻就是了,一堆陌生歷史人物的名字飛來飛去。


ch. 9 戲局謬誤(作者在此書提出的理論,竟然有英文維基頁面,請點此
「欸嘿,你以為你讀完 ch. 1 到 ch. 8 就真的瞭解黑天鵝、不確定性嗎,你真的知道你在讀什麼嗎?」
塔雷伯用這一章當作第一部的結尾確實滿好的。


接著本書第二部的主題,在閒書筆記3-9 - 精準預測有比較淺顯好懂的討論。

第二部,〈我們就是不能預測〉

ch. 10

本章開場測試:
p. 211 『隨機挑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可以來自任何事物:西烏克蘭證券營業員是神經病的比例、本書在所有含有r字母的月份裡的銷售量、商管書籍編輯(或是作者)的平均IQ、俄羅斯凱薩琳二世(Catherine II)的愛人數目等等。請房間裡的每個人獨立估計出一個可能數值的範圍,這組數字範圍,他們認為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機會為正確,百分之二以下的機會為錯誤。』
p. 211 『例如:……「我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信心認為,凱薩琳二世的愛人數目介於三十四到六十三之間。」』
p. 212 『這百分之二錯誤率,竟變成受測母體中有將近百分之四十五的人猜錯!很明顯,第一批的樣本中含有哈佛商學院學生,這種人以不夠謙虛和不知反省的特性著稱。企管碩士在這方面特別糟糕,這或許可以用來解釋他們的事業成就。後來的研究則記錄了其他母體裡較為謙虛或較不傲慢的族群。清潔工和計程車司機都相當謙虛。』


預測失敗的人們,事後安慰自己的解釋機制:
p. 228
『你告訴自己,你所玩的是不同的遊戲』:當你沒預測到某黨推派 A 為總統候選人,你會說:因為我熟悉的是某黨的派系運作,但某黨隱藏在檯面下的政治運作力太強了。(!?)

『你訴諸離群值』:這本來就不在我的討論範圍,這種發生機率千年一遇,不是我的模型有錯。

『「幾乎對了」的防衛』:只要OOO,就會XXX。

p. 229 『我們把成功歸功於我們的技能,而把失敗歸咎於不受我們所控制的外部事件。』

p. 244 『在紐約的甘迺迪機場你可以看到大型的書報攤,滿滿的好幾牆都是雜誌。經營者通常是來自印度次大陸非常有禮貌的家庭(只有父母;小孩都上醫學院去了)。這些牆,把一個「知識」人為了「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所需要知道的文章,完全呈現出來。……遺憾的是,這些知識,對讀者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全都派不上用場,事實上,還可能降低讀者的預測能力。』


ch. 11 談黑天鵝的特性之一:不可預測性。

p. 250 『兩名天文學家正在設立一具大型天線,他們為背景雜訊感到困擾,這雜訊是一種嘶嘶聲,很像你收音機收訊不良時的靜電聲。這種雜訊無法根除--即使在他們清理了天線碟盤上的鳥糞之後也一樣,因為他們相信是鳥屎所造成的雜訊。他們花了一段時間才搞清楚,他們所聽到的是宇宙誕生記錄的聲音,是宇宙背景的微波輻射。』
p. 251 『文藝復興個頭。這兩個傢伙當時是在找鳥屎!他們不僅不是在找大霹靂這類不著邊際的證據,而且和大多數這類案件一樣,他們並沒有立即瞭解到這項發現的重要性。』

p. 262 舉了龐加萊的三體問題和其後的渾沌理論,說明預測的限制。

題外話,這是與三體相關的超好看系列小說。
閒書筆記4-9 - 三體 I & II:黑暗森林 & III:死神永生


ch. 13 既然不能預測,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開危險或從中獲利?

不斷試誤廣泛地嘗試,讓自己暴露在大量的機會中,例如:不要覺得一切靠網路可以搞定就不社交,出門參加聚會說不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靈感。
不要怕失敗,雖然我們在生理上和文化上都很難調適自己去接受失敗,但唯有大量的失敗才能讓我們遇到正面的黑天鵝。
p. 309 『把你自己放置在有利結果遠大於不利結果的處境。……我永遠都無法知道未知之事物,因為,在定義上,那就是未知。然而,我總是能猜測其對我的影響,而且我應該根據它來做決策。』


讀完前兩部(我做的節錄),或許會讓許多人心想:
這些東西都有更簡潔、更快速的好讀版,為什麼我還要看塔雷伯這本?他不過就是把這些概念統合而已?

我先說最大的不同點,《黑天鵝》是一本哲學思考的書。

人要「改變觀念」非常困難,尤其當你「有所成就」之後。
「我之前就是這樣做,才成功的啊;你現在指著我的鼻子罵是怎樣?」
像《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精準預測》這類書的教條化的小故事,還是幾乎無法改變人的整體思考習慣的,我終究還是只挑我喜歡的概念放進大腦裡。當喜歡的概念相互矛盾時,也依舊有辦法自圓其說。

而塔雷伯是從「知識是什麼」這種非常學術細瑣的基礎來建構他的理論。我覺得跟著他的腳步走、一路看著他罵人、反擊,可以讓你重新、完整地感受一個正確的概念。

但,對我這樣的蠢蛋來說,學了這些概念,在現實生活有什麼用?我只能說,沒屁用,幾乎沒機會用到。更不用說反對塔雷伯的那些統計學家、經濟學家,他們「不需要這些知識依舊活得好好的」。

而第三部,塔雷伯就要說明,那些「不認同塔雷伯也依舊過得很好的人」所使用的「平庸世界的歸納工具」,到底錯在哪裡。


第三部,〈那些極端世界裡的灰天鵝〉

ch. 14 談馬太效應的天真與遺漏。
ch. 15 談把高斯分布(鐘形曲線)應用到真實世界,是場騙局。
ch. 16 塔雷伯大力讚揚的貝諾‧曼德伯,以及其碎形理論。塔雷伯稱讚碎形把許多黑天鵝馴化為灰天鵝。
ch. 17 作者因為他本書的主張遭受許多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怒罵。
ch. 18 花了很短的篇幅罵一些哲學家(假學究)尸位素餐。XD

根據塔雷伯在第三部引言的說法,第三部的五個章節,大部分都是技術性內容,如果你前兩部有看懂且心思縝密的話,第三部其實可以完全跳過。
我覺得第三部最難的章節是 ch. 16 的碎形理論,雖然作者說可以跳過不看,但我還是看了,然後完全搞不懂這是什麼東西。


第四部。不到五頁!!
接著後記、後記隨筆總共有一百一十多頁,這是什麼分配量XD

第四部與後記我覺得是同一部分啦,是塔雷伯的自我剖析以及回應讀者的誤解與疑問。
滿好的。(謝辭也是落落長一段,我喜歡這種部分。)
塔雷伯又再對所有的攻擊仔細地回覆了一輪。真的是滿有耐心的,雖然他一直說自己對這些白癡暴怒、頭痛、完全無法忍受。
全書談的內容很廣泛,因為他正是要展現整個世界給我們看,在後記隨筆中甚至提及了健身計畫。讀完這最後的一百多頁,我確實瞭解到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究竟是什麼。
可惜以我的低弱程度很難一言以蔽之。

出版社在封底擺的書籍介紹寫得很好,但再怎麼好也比不上你親自一讀此書。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閒書筆記4-9 - 三體 I & II:黑暗森林 & III:死神永生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連結裡的出版社介紹文有滿多劇透的,我建議不要讀那些廢話。
給第一本四顆星不是因為它比較差,只是要顯示,第二本和第三本竟然還能比第一本精彩。

建議三部曲一次買連結★★★★★

三體                     :★★★★
三體II -黑暗森林★★★★★
三體III-死神永生★★★★★


硬派科幻太棒了。
看到故事的每個機關,我都不禁讚嘆,平常沒事學習這些不能賺錢的知識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我要接觸社會學,知道「失敗主義」、「階級意識」?
為什麼我要讀歷史,認識每個時代其必然的軌跡?
為什麼我要學習「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等科普知識?
為什麼我要認識哲學,練習極端情境的邏輯思考?

正是為了與劉慈欣的三體相遇。
也是為了讓娛樂更深刻,想像力更震撼,自由更偉大。

圖片:劉慈欣,youtube 上的專訪影片,有大量劇透,可以瞭解一下他的創作理念

對照我看《時間迴旋》、《時間軸》、《時間漩渦》的體驗,《時間迴旋》是個滿精彩的好萊塢作品,也有一兩句打動我的佳句;《時間軸》和《時間漩渦》卻無聊得半死,跟粉絲自爽用的同人作沒有兩樣。

三體三部曲則是非常完整的史詩作。


第一本的主題不脫生活的思考
文明是什麼?文明有優劣之分嗎?
文明與科技的差距會造成哪些後果?

故事的第一個困境是,物理學是什麼?(建議可讀這條知乎:為什麼科學家要假設存在暗物質 (季索清回答)

故事展開的原因,則是對費米悖論的思考。(請點擊閱讀費米悖論的中文維基頁面

當然故事情節是沒那麼困難,就算你完全都不想動腦還是可以讀得很高興,作者會把每個出現的東西的功用講得很清楚;而且因為是硬派科幻,還多擺了很多科學宅宅才有興趣的理論講解;其實這些科學知識還滿有可能被找出漏洞的,但以我的程度只能「聽不懂,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基於不要劇透的原則,接著就介紹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吧。
《三體》(第一本)書的章節和網路上的順序不太一樣,網路發表的是以文革場景當第一章,我覺得這樣比較凸顯上面列的那些主題。不過書的順序也是不錯,時序比較讓讀者記得住人名。(中國出版社這樣改掉原本的順序或許是政治考量。)

我剛讀《三體》的時候,發現作者設計的角色性格非常極端(或是扁平),而且故事的推展方式根本不像小說,比較像個寫作新手在隨意的講述自己的理念。繼續讀下去才體認到,作者的寫作技巧缺陷真的沒什麼,因為故事本身材料實在太強大了。
不過我還是有個幫作者解套的說法,就是,書中角色都是世界級的頂尖天才,他們顯得「不正常」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三體系列很多響亮有趣的 meme 都是從《三體》出來的。《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因為故事情節更嚴肅的關係,meme 都是走深刻路線的,比較不好記憶。

貓頭鷹出版社科幻推進實驗室把《三體》和《黑暗森林》編輯得有夠爛,《三體》前面擺了十幾條超垃圾的推薦句,還在書末加了「《黑暗森林》精彩搶先看」,而且是憑空拉一段《黑暗森林》的內容擺進來,有夠離譜。《黑暗森林》書末則是加了「深度導析」,直接爆下一本《死神永生》的雷,是怎樣?到底有沒有讀過自己擺進來的東西啊?陳穎青還真是編得一嘴好書欸,不意外就是了,看他專欄文章就知道,總是亂唬爛激起一堆人轉錄痛罵他XD
 《死神永生》還好因為字數很多很厚,所以沒擺進上述的垃圾。
每本的封面還下了莫名其妙的副標題,也是不讀為妙。
而且三本的封面我都不喜歡,我無法接受這種我半小時也可以畫出幾十套的封面,已經 2011 年了還以為沒人會電腦繪圖喔?這種程度的東西只能騙老人不懂而已。

直接列三個版本的封面比較一下:

圖片:美國英文版封面

圖片:中國重慶出版社封面

圖片:台灣版封面

貓頭鷹出版社科幻推進實驗室還把劉慈欣的中國用語『質量』兩字全部改成『品質』,還畫蛇添足多改,改到文意不通......。
真的很會,你要是這麼會,怎麼不把書中提到的歷史事件、天文學、哲學理論,每個概念都加譯註啊。

但網路版本因為簡轉繁的關係,有不少錯字、漏字、編排失誤,我確認過,最好的版本讀起來的體驗仍然很差。
還是實體書的閱讀體驗比較好。我們只能消極抵抗,忽略貓頭鷹出版社搞的破事,專心於劉慈欣的故事


還是回到主題,繼續介紹故事好了。

《黑暗森林》的主題是文明的可能
在宇宙尺度下,文明會發生什麼變化?
宇宙尺度是指時間拉得很長,空間放得超大,一切都變得超級極端。
要描述文明的發展與樣貌,其實是很難談完的,但劉慈欣掌握得很好,沒有被自己的想像力綁架,捨去無關緊要的細節,不在乎人性複雜的可能。他用一兩個關鍵概念,架構出超乎想像的世界,世界裡的每個事件,都直攻最核心的思考。

你的信念經得起考驗嗎?

另外,我讀到《黑暗森林》後才開始發現劉慈欣描寫景色頗用心,我覺得這些營造哲思氣氛的細節會是讓我讀第二遍的動力。


《死神永生》的主題是終點。相較於《黑暗森林》是劉慈欣用極端思考轟炸、塞滿你的腦袋,《死神永生》是一場讓你煥然一新的博物館導覽。

滿好的,讓劉慈欣帶著你漫遊,看看這條長路上都有些什麼。
感覺得到劉慈欣當初為故事作結的心境,我期待以後改編成電影會有其他版本。


希望這篇心得不會破壞你的閱讀樂趣。

閱讀!不擇手段地閱讀!

連結再貼一次:
建議三部曲一次買
三體
三體II -黑暗森林
三體III-死神永生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閒書筆記4-8 - 我的青春‧我的 FORMOSA I & II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我的青春‧我的 FORMOSA I. 縫上新舌頭:★★★★
我的青春‧我的 FORMOSA II. 惡夢醒來:★★★★

這兩本漫畫大約花九十分鐘就可以讀完了,但作者想要的轉型正義可能再九十年都達不到。

作者出生於 1973,可以算算看她的童年和你相差幾年,然後比較一下你們經歷的差異。

《縫上新舌頭》還滿有趣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我以阿公阿媽為恥〉以及〈縫上新舌頭〉,描寫阿媽聽日語歌也講日語,媽媽是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家裡溝通是用台語,弟弟則是講國語,電視節目崇尚『毫無台灣口音的完美中文』。
我覺得滿多內容可以延伸思考的,例如:
1. 小學時,作者聽到同學改編國歌歌詞,大驚失色並怒斥『放尊重一點』,你想得到自己目前還有什麼類似的觀念嗎。
憲法是神聖的法律、改憲法會動搖國家的基礎?
中華民國是我的國家,而且我用它的護照出國,所以有高度的政治人物沒有理由不出席國家升旗典禮?
2. 仔細回想自己看偶像劇、電影、舞台劇、各類型演出的觀賞經驗,你(以及其他觀眾)是不是聽到用台語罵的髒話就覺得是笑點而笑出來,聽到台灣國語的口音就覺得很搞笑;如果這些內容改用原住民文法或是客語呈現,依然能娛樂到你嗎?

第三篇〈討厭日本鬼子,愛死日漫!〉講文化認同的矛盾。這個議題,chenglap 有寫了篇有趣的文章,讓你可以初步認識民族、文明的概,請點閱。
(另外,chenglap 全書的心得整理則在這篇,閒書筆記4-4 - 有沒有XXX的八卦。)

第四篇是作者學生時代參加保密防諜漫畫比賽的經驗。造假從小開始
第五篇談投票經驗,忽然不是篇童年故事了。
第六篇〈漫畫無路用〉主要在反省「升學最大」的觀念,這篇比第五篇更鬆散。
第七篇描寫 1988 蔣經國死亡時,媽媽的反應。2008 媽媽回答:『那有什麼好驚天動地的,他跟我們一樣,不就都是人。』



《惡夢醒來》就比較少矛盾糾葛了,大多是單純的青春少女紀事。
前兩篇描寫從屏東北上到台北讀明星高中。我高中也是讀第一志願,不過神經大條,所以沒有作者的那些感觸XD

第三篇〈06.04.89〉,作者的高中見聞,有很多十分常見的廢話,好看。不好好念書抗什麼議,浪費生命,考試又不會考,照著報紙的內容回答一定不會錯,我才不會像他們一樣亂來

第四篇〈惡夢醒來〉,還不錯。這兩三年因為 facebook 的關係,許多歷史事件都廣為人知了,甚至還有像 故事|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這些優質的內容平台出現。但比較困擾我的是,大部分的人還是沒有什麼識讀能力,所以很多糟糕的東西依然被廣泛分享,簡單地說,就是那些一心認為打倒國民黨就解決一切只問立場不管是非的豬隊友,真的製造了不少唬爛內容......。

第五篇和第六篇,作者真的是行動派的。
在電影放映前的國歌時間不起立,然後遭受辱罵。
將競選海報上的趙少康加上希特勒的小鬍子。

第七篇講她和媽媽回娘家,她聽不懂客語,嘗試努力學的經驗,這篇畫得滿好的,很像漫畫
現在有客家電視台可以看,確實是個很好的管道;我最近也在看客家電視台,想試著聽懂客家話,不過不知道這股無聊的想法能不能維持兩個禮拜XD

第八篇〈選舉無師父…〉,呃,這篇沒啥內容。

第九篇〈日內瓦變豬記〉,這篇也完全不是青春故事。2009 年作者去日內瓦抗議台灣官方的世衛代表團,我剛搜尋了一下找不太到當時的文字報導了,不過看得到葉金川和作者她們衝突的影片。
可以比較現在的媒體和六年前有無進步


給這兩本書四顆星的原因不是它多好,只是想說這東西滿基本的(而且漫畫讀起來又滿簡單的),尤其是作者高中以前,生活中的困惑與矛盾。即使年代不同無法感同身受,認識一下他人的經歷還是能讓你多些理解與同理心。
很多人覺得「洗腦教育又怎麼樣,反正我們畢業後就把東西還給老師啦」,根本沒啥大不了。但,糟糕的體制除了會給不少人很大的痛苦,它也幾乎抹滅了每個人的好奇心。如果你什麼知識都不曾主動探索過,那你腦袋裡那套對事實、社會運作的認知,不就只有學校教育賦予給你的粗淺(甚至錯誤)印象而已嗎。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閒書筆記4-7 -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雖然我沒有很喜歡,心情沒有任何起伏地跑完了整個故事,但看在作者非常認真的份上所以給四顆星。

以下全部劇透。

第一章弄了幾個匪夷所思的殺人命案,營造得很像偵探故事的樣子,
第二章馬上告訴你,因為是妖怪幹的所以才匪夷所思,沒有要解謎啦~
儘管如此沒有要解謎,作者在第二章還是擺了一大篇關於愛新覺羅溥儲命案現場疑點的討論;讀完全書後會發現這章是射後不理,討論一堆幹嘛?根本沒用到啊,湊頁數喔。

第三章又換回第一章貌似主角的子子子子的場景。將第一章文學沙龍的殖民隱喻講得更清楚一點,非常有趣。不過主角青梅竹馬的互動實在滿扁平的,還一定要做個鬼臉( p.78)。
第三章的後段,揭曉新日嵯峨子的疑團,故事正式開始。
作者最後還寫了 p. 81 『她真希望不是如此--若是如此,未壹可能已在危險之中。』說得很像子子子子是主角一樣,結果讀完全書才發現未壹根本沒戲份。
(而且這種廉價的氣氛營造手法反覆出現,純粹是騙讀者而已,拉低不少本書的水準。)

前三章讀完,就可以知道,這故事其實沒有推理成分,你根本不必理會角色的偵探台詞,不跟上也沒關係。
體認到這個事實後,看到一大堆角色依然覆述著無意義的台詞,就頗令人不耐了。


第四章,跑劇情的是觀世不語。非常明顯就是交待故事用的,稍微提了觀世三兄妹的關係。
第五章,跑劇情的是東野雪夜。非常明顯交待故事而已,公式角色「店長」整尊端出來、推展故事的神器直接拿出來;也順便交待了東野雪夜的身世,以及她與境主公的關係。
(這兩章的結構一模一樣啊XD)


第六章,交代了子子子子筆名的由來,以及他的臺灣名字,吳耿。這章也是直接套賣萌動漫的粉紅公式。
還用公式推展劇情,真的滿偷懶:p. 126 『夢一開始就很清楚,只是他不願回想起來罷了。他覺得自己若回想起來,也許便會喪失自我。』
什麼啊,故弄玄虛弄得太過分了吧。(第五章也是)

而且第六章裡貌似藏著故事真相的內容,其實對劇情也沒有幫助。
上面這段夢境,在後面第十七章作者用了「有意義的巧合」來解釋它,這……真的太中二了。擺進這概念是作者為了耍帥吧?也非常有 CLAMP 的味道。事實上,我也不關心第五章的冷訾堂店長穿馬褂還是穿西裝,反正他就是個 NPC。


第八章是第七次新日沙龍,本書第二次沙龍劇情。相較於第一章的第六次新日沙龍,這次是《臺灣文學》派的成員。
新日沙龍是這本書最用心最有趣的部分(可惜只有兩章;第一章的新日沙龍還有一大部分是假推理劇情),其他十八個章節我都覺得滿沉悶的,只是一直按 Enter 鍵。


第八章拿到一個謎題,第十章馬上就解掉了。這是整本書唯一一個正經的解謎。


第十章的明喻,臺灣神明和日本妖怪下一場「不知道為什麼不結束」的西洋棋。算是有扣到殖民的主題。


第十二章,章名是『通往終盤的一步棋』。這章的內容只有四頁多一點點,內容是新日嵯峨子讓觀世不語和她一起加班。超級機械降神啊。

第十三章,作者大破功啦!
兩個台灣神明沒來由地跑去日本妖怪家說,我們一起來等那個會來殺你的殺人鬼K吧,為什麼我們會和瘋狂殺人鬼有連絡?唉呀就是這樣嘛。
然後日本妖怪就這麼信了。
p. 255 『柳青蘭和東野雪夜將情況告訴松籟羽,卻隱藏了重要的情報,也就是關於新日嵯峨子的一切。』
想想前面十二章一直讀到的假推理台詞,每個角色都自認深思熟慮,反覆地問一些根本無法確定答案的廢話(作者並沒有任何埋哏的意思);結果在這一章,本故事最重要的情節,作者因為無法交出合理的作法來安排關鍵場景,竟然就用一句話打發了所有可能的發展……。

舉例來說,第十章的台灣神明嚴老闆對柳青蘭和東野雪夜的態度,都是自己人欸、熟識的人欸、同一陣營的欸,她倆沒講『關於新日嵯峨子的一切』,嚴老闆都刁難到爆、針鋒相對了,而且她倆只是問嚴老闆「一個尋常妖怪的事」而已喔。

現在她倆沒頭沒腦地跑去日本妖怪家跟他說「欸,把台灣搞得天翻地覆的妖怪要來殺你啦,我怎麼知道的你不用知道,我為什麼有把握和他交涉你也不用知道。總之是為你好啦」,
身為敵對陣營的日本妖怪馬上「不管你讀者覺得合不合理,反正我是信了」乖乖就範。

我不知道作者是偷懶、或力有未逮、或真的認為這種機械降神的劇情很合理。

順帶一提,第十三章後段的假推理台詞,東野雪夜推敲誰是殺人鬼K的共犯,還推理出冷訾堂店長有可能是共犯,令我很不耐煩。
作者一直搞這些沒邏輯的把戲幹嘛?每一章都在反覆地塞無意義台詞欸。


第十四章,這章一開始的小細節是,石敢當因為脫離東野雪夜的人類肉體,所以作者用人字旁「他」來指石敢當。石敢當回到東野雪夜肉體醒來後,就恢復成女字旁的「她」了。
觀世不語因為第十二章的機械降神而與東野雪夜相遇了,本書的兩位女主角,因為作者沒在經營角色的關係(都在塞假推理廢話),所以不語和雪夜你可以直接當作同一個人沒關係 XD 讀起來還是一樣順暢。

第十六章故事高潮結束後,緊接著第十七章,子子子子睽違了八章再次登場,但本章內容對推展、理解劇情沒有幫助,純粹作者在秀知識(共時性,「有意義的巧合」)而已。而第十八章到二十章,以及一封殺人鬼K的殺人預告,就是簡短地交待續集可能會發生的事。

這本書是「言語道斷之死系列」的第一本,作者反覆地在本書中告訴你,他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寫。但是,幹嘛一直塞資料強迫讀者接受啊?作者構思了很多背景故事,很好啊,但將這些設定硬擺出來,對理解劇情有幫助嗎?只是作者自爽,徒然打亂敘事節奏而已吧。(雖然我不覺得作者有任何的寫作節奏,即使是十五、十六章的高潮情節,每個角色依然是讀稿機……。)
更不用說作者弄了超多人物出場,將名字取得「有意思」;並不是塞了個名字、介紹他是什麼妖怪,就能讓角色豐富起來啊,也不是讓大家對談時,都先喊對方名字,就能讓讀者記住角色啊;人都站在你面前了還每次講話都要叫對方名字,哪有人會這樣說話啦。

作者除了直接塞設定外就沒有營造角色的能力了。全書完全沒笑點,也沒有精巧的機關。
這問題真的有點大,看得出作者考據和湊細節的用心,卻沒有替角色塑造情節的功力。

例如,全書有許多常見的日本作品中公式台詞,隨便舉四個:
第一章 p. 17 『以後她嫁人了,未壹應該會感到寂寞吧?』
第三章 p. 66 『在他這麼說時,嘴邊的笑容忽然凝聚起強大的惡意,讓他笑不是笑,彷彿換了張臉一樣。』
第三章 p. 69 『在他生命的重大轉折處,他始終感覺到命運的惡意。』
第五章 p. 111 『「嗯……對。我想要保護身邊的人。」……她所重視的一切,她都想以自己的力量去守護。』
全書三百六十幾頁,光是前面不到三分之一就套了這麼多明顯的公式台詞,更不用說整體敘事都不脫日式對白的結構。

除了角色單調、樣板化,作者在形容角色和場景也看得出其極限。

描寫西川滿:
第一章 p. 12 『光坐在那裡便有種油畫般的濃烈存在感。』
描述未壹的夢:
第三章 p. 62 『夢裡是沒見過的和室。一盞盞油燈燃燒著,映出色彩濃烈的和式情調,在晃啊晃的燈火裡,艷麗而奪目。』
--
描寫音紅咲檻:
第二章 p. 58 『她就像綻放的黑色八重櫻,發出渾厚而邪魅的氣場,……卻又優雅。』
描寫冷訾堂店長:
第五章 p. 100 『就如一朵迎面而來的黑牡丹,華貴又沉穩,帶著不尋常的妖冶。』
這跟吃到海膽、蟹膏、生蠔都說「天啊好海鮮」的評語有什麼兩樣。
(書中這些例子我取到一百頁左右就厭倦了,全書差不多都這樣。)

比起自創角色僅僅是換衣服與塞設定,作者在新日沙龍中的真實歷史人物,其互動就鮮活許多,書中兩章的新日沙龍是我給這本書四顆星的原因。


以下是我整理的角色、場景清單。作者塞了很多只出場一次的角色。

子子子子未壹:
出道作〈浪費才能〉。在《臺灣日日新報》連載〈病院快逃〉。

新日嵯峨子:
第一章登場假名:西願知佐子。
第一章穿著,p. 31 『低調高貴的黑色洋裝,直直的長髮垂肩,……黑色洋裝有著白色的領子,上面繡著和式的櫻花花瓣,脖子上則戴著純黑的蕾絲項圈。』
(之後的穿著我懶得記了。)

東野雪夜:
子子子子未壹的青梅竹馬,第三章馬上揭曉雪夜自己和新日嵯峨子的來歷都不單純。


第一章,被害人報導:
2/19:本島人洪明鈴。
3/2:金藏榮造一家五口。
3/12: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海島松濤一家六口,楓子,勇郎,智郎,滿,千代子。
3/25:龍吞若駒一家三口,咲子,嬰兒。
4/2:滿州國皇族愛新覺羅溥儲。
-
報導中提到空法法師。


第二章:
地點:舊西門公會堂,曾是布政使司衙門,正對舊臺北城北門。
-
觀世三兄妹,「鐮鼬」,不笑(失蹤。名字登場。) ;不動,混入人類當警察;不語,混入人類當《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者。
有為樓伊須夫,曾在朱結祭上表演鬼火舞。死亡。
絡新婦」,音紅咲檻。


第三章:
名字登場:
和歌原姬神,《臺灣日日新報》文藝欄編輯。在第六章以編輯的身分出場。第七章揭曉她是犬神,三巨頭之一。第十一章,p. 229 『有著赤虎皮毛的大型甲斐犬』。
 -
都知久母,土蜘蛛,化身僧侶,p. 66 『「源賴光見到你這樣,不知道怎麼想。」』 ,三巨頭之一。
言語道斷。
東野雪夜的主公。
-
歷史人物,名字登場:
乃木希典,台灣總督經驗:p. 75 『就像叫化子討到了一匹馬時,既不會騎,還要怕被踢。』。
後藤新平,「生物學原則」。


第四章:
地點:居酒屋,迷途亭。
-
主獄光流道,雪女
 -
名字登場,滑瓢,三巨頭之一。


第五章:
冷訾堂店長和他的「貓麻仔」。


第六章:
歷史人物,名字登場:
小野篁
嵯峨天皇


第七章:
臺灣胎神,韓月娘。死亡。
神酒了然,「鐵鼠」。
都茂照津多,「貓又」。
滑瓢的義女,「蜃氣樓
-
名字登場:
夜行少女。
古老燃晝。
鐵賀野風。
鐵道部的江洲英流。死亡。
博物館的似非部津。死亡。
蘭治小津,「付喪神」。
-
地點:臺灣神宮


第一章新日沙龍:
地點:太平町,波麗路西餐廳
-
歷史人物:
高山凡石
西川滿,主持《文藝臺灣》。
池田敏雄
池田鳳姿(黃鳳姿)
-
歷史人物,名字登場:
金關丈夫
夢野久作腦髓地獄》。
呂赫若
-


第八章新日沙龍:
地點:江山樓
-
歷史人物:
中山侑,「灣生」。
張文環,《臺灣文學》。
王昶雄
-
名字登場:
黃得時
芥川龍之介河童〉,樂生院愛愛寮
-
柳青蘭,境主公(第三章東野雪夜的主公),化身《臺灣新民報》女記者。和蔣渭水有些因緣。


第九章:
緋離府麻呂,拂塵的付喪神「拂子守」。
臺灣神宮的宮司。


第十章:
地點:臺北最大的都市公園,新公園
-
城隍府的糾察司,永樂町通上的嚴老闆。
城隍爺
-
名字登場:
南門工場的有邊帶數奇。死亡。
勸業銀行的逢經步舞音。死亡。
西門町市場的樓頂,松籟羽文藻,「琴古主」。


第十一章:
名字登場:
石印蕃人湖上杵音」明信片。
寄居於森丑之助家裡的佐藤春夫,〈日月潭遊記〉。
-
臺灣神宮協助儀式的彌宜。
弘法寺的道南法師。
西本願寺的解幻法師。
護國禪寺的濟聖法師。
鴉天狗,冷徘夏玖須。


第十二章:
名字登場:
牧野先生,觀世不語在報社的上司。


第十五章:
立花輪番,西本願寺台灣別院握有大權的人。
 -
名字登場,歷史人物:
親鸞上人


第十六章:
燃燒的推車妖怪,「火車」。
神務局局長,因愚理知。
-
名字登場:
西本願寺的解語法師。


第十九章:
名字登場,歷史人物:
林熊光
臺灣銀行的王城家。
波特萊爾
島田謹二
-
格式塔學派


第二十章:
臺灣日日新報》的羅小姐。


殺人鬼續集預告:
地點:臺北帝國大學


---
就這樣,整理完了。好累。如果有連結或是其他錯誤麻煩告知。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閒書筆記4-6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非常離譜的真實事件,讀的時候不禁懷疑:這麼極端的故事真的有意義嗎?這本書的讀者讀得懂嗎?舉例來說,這本書的案例在光譜上是紅色的話,那大部分的讀者也不過就是橘色,好一點的話黃色而已吧;只要稍微不那麼紅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和書中傻蛋不一樣,自己會有「更好的作法」。但就是橘色的人夠多,才會搞出紅色的極端份子啊 XD

(或者這麼說,書裡的九篇故事看起來很極端,但每個角色的觀念,都滿符合主流價值的啊。這些傻蛋努力貫徹他們符合主流價值的想法,造成這些慘事,只是因為他們比較衰嗎?)

甚至我覺得作者一直在書中不斷隱藏她的想法和判斷,反覆地用「符合讀者期待」的感性描述把每個人修改得「符合情境」,端出一大盤讓每個人各取所需的情感速食。我覺得很詭異,會不會搞了半天,作者是個深橘份子啊?

例如本書的最後一篇,主角是作者『深交五、六年的好友』,作者在前言裡提到這章的由來,起因於她對本篇主角說:p. 272『妳的存在多少動搖了我的想法。妳看,妳母親的教育方式很強勢,妳的成就卻如此傑出。我時常寫著寫著就想到妳,想到妳心底難免有些衝突,也許高壓教育還是可能見效的?』
前面八篇感性了一大堆,原來作者的中心思想是:結果(學歷、成就)滿重要的,如果能犧牲什麼來換一下還是值得的?
什麼鬼,難怪完全看不見作者中心思想,原來她是結果論啊,結果論這種騎牆派怎麼好意思教大家 p.324『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是期待我們去凝視一個初衷,靜下來,好好想想,把小孩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

作者的文筆,完全是學校教育出來的典範,渲染力很強,絕對不是什麼有溫度的柔軟、平實動人。而這套文筆的特徵就是以虛代實,邏輯永不連貫。作者在後記的自我揭露竟然完全沒有打動我,寫到每一句都讓我想吐槽,也算是滿難得的。例如 p. 324:
『有沒有一個可能是,我們的社會把「親」與「子」綁得太緊了?在怪獸家長的背後,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害怕犯錯的人啊。』沒有什麼綁得太緊,作者問錯問題。而作者的下一句,是要我們怪社會、還是要我們關心自己夠不夠格當家長、還是要小孩將心比心、還是要說大家都心地善良?作者在本書九篇故事和後記中有試著談這些面向嗎,沒有。搞了半天作者寫這句話就是渲染情感罷了。 吐槽完後覺得,算了,大概也沒這麼嚴重,作者也不是什麼專業。讀這種書本來就是為了那碗心靈雞湯吧。

但我還是很疑惑作者的寫作手法究竟是考慮哪些受眾。從後記的描述猜測,好像寫給作者她們自己這些橘色或黃色的朋友看,是能起到一點效用的。但就像暑假參加海外志工的大學生一樣,對啦,你幫可憐的坦尚尼亞孩童幕集物資、教他們第一世界的知識,很好啊,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其中有些不太對勁。



以下是每一篇的簡介。

第一篇,
老媽,將小孩的飲食起居照顧得很好,但教小孩是用打的。
老爸,主要的工作是工作,然後責備老婆不會帶小孩。
小孩,被打怕了,整個人畏畏縮縮,沒自信。小孩很信老媽的話。

第二篇,
老媽和老爸沒結婚,兩個人都有錢人,都不把小孩當一回事。
小孩,因為被拋棄,所以自暴自棄。

第三篇,
老媽超寵小孩,小孩也很愛老媽,最喜歡一起逛街、看韓劇,基本上只做一些消耗的事。
老媽為了寵小孩,幫小孩弄到一個 ADHD 的診斷。
老爸要小孩好好活著就好。

第四篇,
老爸和老媽的學歷都不好,為了小孩好,所以努力工作讓小孩讀私校及請家教。
小孩滿樂觀的。

第五篇,
一篇很普通的故事,把主角寫得像驚世媳婦。

第六篇,
p. 166 『我做過一個不很嚴謹的調查,在我接觸過的六、七十位學生當中,我問了至少一半,最討厭大人對你們做哪些事情?……他們的回答倒是有些一致:「比較吧,最討厭父母拿我跟別人一起比較了」。』

老媽控制狂,姊姊被老媽控制得很好,所以和老媽同一陣線。
弟弟的興趣是打籃球,持續反抗老媽。但老媽不為所動。

第七篇,
小孩是男同性戀,老爸老媽不接受,所以小孩和女生交往,因此心靈受煎熬。

第八篇,
用了老媽視角、小孩視角、和學校老師視角寫了三篇短文,其實這手法滿無聊的。
但我覺得這篇是最像「真人」的,不管是老媽的真理,小孩的中二,或是老師的愚蠢(有超多經典句型,根本是每個老師必備的一百句廢話),都值得一看。
讀小孩視角的時候,我心想,作者應該是個不看漫畫這種劣質娛樂的人吧。

第九篇,作者朋友的心路歷程。
這篇描述的心理創傷滿可貴的,很多「正常人」沒辦法想像自己一些舉動會帶給別人什麼傷害,讀了這篇你會知道寬容和理解是永遠不嫌多的。
如果硬要推薦的話,我會推薦大家讀這一篇。


整本書滿好讀的,其實就是蘋果的人間異語。雖然人間異語的當事人不會有學校認證的文藝腔或故作姿態。如果呂秋遠臉書上的文章合你胃口,那《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不會讓你失望。

如果沒空不想讀這本書,可以搜尋作者書中放的紀伯倫的詩〈論孩子〉;把這詩的上半部讀懂,比什麼都重要。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閒書筆記4-5 - 崩麗絲味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崩麗絲味★★★

我是衝著〈就位〉買的,當初這篇得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時,還有免費的全文可以看,結果我這陣子遍尋不著,不得已只好買書了。

p.85 『我說:這就是你為何叫宋美零。他說也是齁,不過主要是,宋,臺語「爽」。美,美妙,美貌,美滿。零,大虛空,空穴沒風,風吹會癢,討幹。』

林佑軒戮力於摧毀學校教育的那一套「文學」,可以看他臉書三不五時推出的指考作文範文,http://on.fb.me/1L3DyzM;這種玩殘「雋永經典」、「道統大義」的功力,應該是目前台灣最強了吧?
〈就位〉精彩在於,軍中的形式主義和林佑軒想摧毀的義務教育的形式主義完美結合,林佑軒「國學底蘊」多深厚,就有多羞辱那些在體制內「學高身正」的偶像。隨便舉兩個例子讓覺得性愛很髒的白痴看看:
p. 85 『從下到上六個位,或陰或陽就定位,就有二的六次方,六十四種變化。以闡入世,位位惟危惟微,精深不能言。
     宋美零聞之亦喜。他愛六九。』
p. 89 『宋美零真的不曾戴套。他說,戴套有隔無親。』


但作者的寫法讓我有肉粽吃兩顆很OK,吃到第三顆就忽然無法忍受的感覺。

以第一篇〈女兒命〉來說,林佑軒一貫地把角色對話、極度口語的內心吐槽、小說作者才說得出的漂亮話,不刻意區隔地放在一起,這樣讀起來是滿生動的,尤其是〈女兒命〉裡的一堆碎念。但在其他篇中,這種寫法就難讀得令人不耐,你必須花很多精力去辨別現在到底是誰在說話,這些句子絕大部分都不是為了造成什麼角色位置互換、意識相通的文學效果,純粹是林佑軒毫無節制的自由聯想。

林佑軒這種隨興的寫法,讓每篇小說的主角都成了同一個人,讓我感到很疲乏,甚至連一篇都沒辦法一次讀完,開始懷疑情節的設定到底有沒有意義,〈女兒命〉老爸和兒子都喜歡變裝這種傳承設定、在婚禮上一起出櫃,單純是為了搞噱頭吧?〈Funky〉、〈懶藍〉、〈紅CK〉、〈2B3P四腳獸‧五顏六色獨角仙〉、〈甦醒〉,這幾篇直接融合成同一個角色的都沒問題吧?設定是高中生、大學生、住哪裡、有沒有長期伴侶、成長歷程、心靈創傷,怎樣都無所謂吧?

其他篇的角色,和上述的幾篇對比,也只有個性內向這個差異而已,濃縮成一篇應該也毫無違和感。〈崩麗絲味〉放這麼多阿公阿媽只是作者為了多說一點話吧?〈家拎師〉就是個得獎文體吧?

海海海龍王王王王八蛋的無限接龍寫法,和《Family Guy》那種海象隨機編出的劇情幾乎沒兩樣。〈救難書〉的主角一直看被陽光照得亮亮的水塔,我完全搞不懂為什麼,但一想到我在看《Family Guy》,就完全不想花心力去理解。甚至〈如廁所多瑪〉這種一看就知道很用心的短篇,讀起來竟然一點發現彩蛋的驚喜都沒有,好像只是消磨時間逐一把機關按一按了事。

當然,林佑軒那些冒犯性很強的句子還是很棒的。


可惜劇情都是看過就算了的玫瑰瞳鈴眼鄉野神怪劇,作者想怎樣就怎樣。
本來只想給兩顆星,但林佑軒放了十九張他的個人照,我想這大概是每篇小說幾乎都同一口吻的原因吧,就給三顆星了。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閒書筆記4-4 - 有沒有XXX的八卦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有沒有XXX的八卦★★★★

我很喜歡 Cheng Lap,C大的文章。
這本書選入的文章比較平穩,一些比較討喜的文章都沒被選進來,例如:C大的成長歷程,談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系列文章,更多的冷惡搞文。
不知道這本選集的考量是什麼,或許是不想造神吧。

首先,非常值得讚賞的,這本書沒有任何推薦序,超棒。不浪費紙。

C大寫了兩篇序和一篇致謝辭,都在說他是個普通人,而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管你這輩子做過什麼、頭銜是什麼、老爸是誰。大家都是可以造成改變的普通人
p. 9 『平凡人如我,還是能做到很多事情,能做到很多事情的,最終依然是平凡人。』

如果硬要套個情境來詮釋這句話的前半段,大概就是每個人掛在嘴邊的:等我OOO之後,我就要開始XXX。
在體制內有了足夠的勢力,就要徹底改革。
成為大資本家,就要貢獻社會。
下班後,就要善用時間娛樂或充實自己。
 我們都希望理想成真。

但我們只是等。
等時間把我們變好,變得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更無後顧之憂、更有把握完成目標。
我們只是等。

諷刺的是,在 facebook 發文對社會大讚大嘆大罵,還真的就可以坐等別人按讚來成就自己。

可以的話,把時間用來讀C大的文章,學點常識吧。
以下我會附上一些未被收錄,但類似的文章。我在C大部落格找這些文章時候,又順便翻看了一遍,看完覺得應該再多買幾本書支持一下。

第一部份,講買房、薪水與個人能力、世代差異的大哉問。
這些議題的文章最能騙點閱率了,每個人超愛讀、超愛轉貼。
與其瞎讀,先讀個C大的文章應該頗有幫助。

第二部份全在講 2014 年香港的雨傘革命,我想台灣搞得清楚這些事的人應該很少。

第三部份,西方歷史與我們歷史的對照。
個人覺得這是C大容易被找毛病的章節,如果你是討厭C大的人,這幾篇文章是很好的材料。
我覺得最精彩的文章是談「民族」與「文明」的,從 p. 106 到 p.118 ,很棒,必讀,非常掃盲,為你的人生開天眼。

第四部份的主題比較不連貫。p. 125 到 p. 134 談貨幣的文章,應該放到第一部份才對。


第五部份,談七龍珠、電玩、以及C大開發遊戲的經驗談。
有沒有「為什麼現在一堆自動戰鬥的遊戲」的八卦?

最後C大附上的書單:

理性:笛卡兒《方法論


我整理的圖片,閒書筆記2-3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正義:約翰‧羅爾斯《正義論》

我整理的圖片,閒書筆記2-3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歷史:

吉朋(Edward Gibbon)《羅馬帝國衰亡史
比較簡單的版本,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C大反覆閱讀的至愛,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
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的19世紀三部曲

威爾‧杜蘭(Will Durant)
《世界文明史》(C大說宗教改革的部分多細心看)

這個歷史書單的閱讀量好像不是上班族可以完成的......。


最後我想說,封面設計我實在不喜歡,是C大投資的創作者活人拳設計的。XD
C大在 PTT 上貢獻的這些討論,真的都滿棒的。現在整理成一本讓你讀,沒有理由不買啊。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閒書筆記4-3 - 聰明買保險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聰明買保險★★★★

不到兩百元,很便宜的一本書。買保險前必看,即使賣保險給你的是非常信賴的親人和可靠的朋友,還是要先讀這本書,對雙方絕對都有幫助。

全書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告訴你正確觀念:保險不是儲蓄。
很多人買保險時都催眠自己,說自己不在乎可以領回多少錢、不在乎利率,催眠自己沒有自制力,所以要定期繳保費當作儲蓄。要怎麼正確的存錢,請讀《閒書筆記3-7 - 漫步華爾街》和《閒書筆記3-6 - 投資金律》;而保險,請把它當作一個常態的年度支出。真的要存錢、要抗通膨,拜託把上面兩本書讀一讀。

買保險跟買樂透有點類似,中了都會拿到一大筆錢。中頭獎的機率極低,你非常希望它發生;你保險事件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但你絕對不想經歷重大車禍、癌症、未曾想像過的意外、猝死。

「保險是常態的年度消耗」這個觀念的不舒適感,就像你每年都要幫我繳健身房一萬元的年費一樣,你繳錢,我用爽爽。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錢丟到水裡」,因此保持原樣買儲蓄險、繼續進入睡眠狀態催眠自己「有賺就好」,我只能說,除了徹底沒賺,還會變成保險公司賺爽爽。

作者在第一部分說,保險要有一千萬的保障,這樣當你拿到一千萬時,若是銀行定存年利率 2%,你平均每個月有 16,666 元的利息可以支配。當然,一千萬的保險金夠不夠用,要看你目前的生活與工作型態,貸款多少、住院多久、醫療和看護費用、你死掉的話預計讓家人靠保險金撐多久。


第二部分,教你第一次買千萬保障就上手。

作者說揪團一起買保險會便宜很多,他在書中舉的例子,五個人就優惠超多了。

作者在 p. 36 就馬上列出你最基本、千萬保障的每年保費,兩萬兩千五!22,500!
呵呵,我不覺得連健身房年費都嫌貴的人,會願意花這麼多錢去買虛無縹緲的「風險」。
而且這已經是最單純的保單了喔,後面作者繼續詳細介紹保險。

1. 一千萬的意外險
作者舉了兩個情境,幫助你理解意外險的定義,然後向產物保險公司買意外險會比較便宜(人壽保險公司的意外險比較貴)。

2. 癌症險最少要買五個單位。
p. 44 『最好選擇「原位癌」全額理賠的癌症險。』
p. 45 『要購買「原位癌」會理賠的保險商品。』
p. 45 『癌症住院理賠金每天至少五千元。』

癌症身故理賠金也要考慮一下。這部分要和壽險分配一下。

3. 一定要買定期壽險,建議額度五百萬。

現在可以重新計算一下作者強力推薦的 1. , 2. , 3. 這三個保險買起來一年會花多少錢。
一千萬的意外險一年大約要 5,000 元。
作者書中的例子,兩個單位的終身癌症險,一年保費就要 12,000 元了。所以就先不管五個單位到底要多少錢好了......。
30 歲男性 20 年的五百萬定期壽險,一年保費要 15,000 元。

上面三項加起來總共 32,000 元,比作者 p. 36 列的懶人保法多了將近一萬元。
所以,請評估自己的經濟能力吧。
順帶一提,這書是 2006 年出版的,將近十年了。價格應該有所變動,真好奇現在台灣的金融業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4. 消耗型重大疾病險,建議額度三百萬。

作者列的消耗型重大疾病險,有 16個疾病理賠,而一般壽險的重大疾病理賠有 7 個理賠項目,然後講了這兩種保險的差異與用途。

30 歲男性 20 年的消耗型重大疾病險,一年保費要 15,000 元。
我對這個險沒啥興趣。奉勸各位平常多運動、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保持心情愉悅。

5. 長期看護險(或是失能險),每月給付三萬元。

這裡沒有說保費多少錢,我想大概不少......。

6. 責任保險,建議額度每人五百萬。

p. 60 『因為被保險人的疏失,造成無辜受害者,身體的傷害、殘廢、死亡,或是財務的損失,依法可由保險公司幫被保險人理賠給受害者。』

這個險還滿有趣的,當你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可以有錢賠人家。如果是經營餐廳、幼稚園、娛樂公共場所,政府有規定你一定要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平均最少每人兩百萬。
也有可能家裡火災傷到鄰居、車禍撞傷人、小孩玩的時候不小心弄傷別人。

針對最常見的車禍糾紛,作者在 p.67 說:
『如果是一個優良駕駛,三年之內,沒有任何理賠紀錄的話,投保到一千萬的「第三人責任險」的保費,一年才三千多元而已;可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的車主寧願去花幾萬塊錢的費用,去投保所謂的「甲式」保險、「乙式」保險、「車碰車保險」,或者是汽車「失竊保險」,也不願花幾千元的費用,去買一個能夠彌補別人生命、財產損失的保險。』

另外還有個小知識:
p. 72 『強制第三人責任險,可向「任何一家產物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
p.73  『如果碰到了肇事者逃逸,或是肇事者本身並沒有購買強制保險,受害者也不用緊張,因為根據這種狀況,受害者可以向「任何一家產物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任何一家產物保險公司,不可以用任何理由來拒絕理賠。』
p. 73  『申請理賠時,最好能到「產物保險公司」的「總公司」去辦理,會受到較多的尊重及禮遇。』


第三部分,破解一些業務員告訴你的迷思。
我把一些專有名詞標藍色。希望各位不要被這些名詞嚇唬住了。

1. 就算有安定基金,保險公司還是會倒閉,你的保險金還是會拿不回來(可能連九折都拿不到)。就算有再保險,你的保險金也還是拿不回來。

2. p. 81 『為了預防保險公司「有可能倒閉」的風險,如果你要買超過三百萬保障的保險時,最好是向第二家保險公司,或是第三家、第四家保險公司投保,以免保障打折。』

3. 不要轉換保單。利率的差別會讓你損失很多錢。

4. 投保時要誠實告知所有身體健康狀況,不然保單會無效。也要小心被中醫診所擅自添加病歷。

5. p. 91 『投保意外保險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詳細了解自己的職業類別,是不是跟要保書上所記載的完全符合,以免到時候發生不理賠的狀況。』

6. 保單一定要親自簽名

7. 癌症險可以單獨購買。癌症險的三個重要指標: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癌症身故保險金。

8. 購買保險不一定能規避遺產稅。

9. 作者再次提醒讀者,汽車保險最該買的是第三人責任險。還有不要隨便出險
p. 109 『汽車業務員告訴你可以免費烤漆,但他卻沒有說:每一次烤漆的記錄都將列在你的「出險紀錄」。當你的「出險理賠」記錄次數越多,以後汽車保險費不僅不會降價,還有可能往上飆升。』
           『按照政府的規定,一位優良的汽車駕駛因為前一年沒有理賠紀錄,從第二年的保險費開始會自動的下降 20%,如果連續三年都沒有理賠紀錄,所節省下來的保險費就可以高達 50% 以上。

10. 醫療險的陷阱和爭議最多,例如「治療」、「重大」、「手術」的定義,每一家保險公司都不一樣,要詳細確認各種項目,是否有符合自己的期待。

11. 分紅保單或是預定利率保單或是長年期保本型意外險,一般,來說,都,不,會,划算,基本上,都,等於,把錢,送給,保險公司。要投資,請讀《閒書筆記3-7 - 漫步華爾街》和《閒書筆記3-6 - 投資金律》。

12. 請分辨外商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的差異。分公司和海外的母公司在財務上是相連的,子公司則是財務獨立。


第四部分,一些有的沒的內容,有點雜亂,作者似乎在充頁數。

p. 133 雙十理論:『購買保險的時候,最高的保費上限,不要超過你薪水的十分之一;保障,則不可以低於你的薪水十倍。』


第五部分,依舊雜亂。

叫你詳細檢視自己目前手上的保單。不要亂買投資型保單。儲蓄型保單只推薦六年期這種短時間的保單,可以當作強迫儲蓄。懷孕的婦女可以買婦嬰險。保費繳不出來的時候不要輕易解約,有五、六個方法可以讓你的保單繼續下去。


作者文筆實在不行XD 但他傳達的觀念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第四、五部分比較弱的原因是,如果前面第一到第三部分都讀懂了,後面這兩部分的瑣碎內容,自然而然就會懂吧,就不用再提醒讀者了吧?
或許是因為蠢蛋真的太多了,作者才會這麼囉嗦、反覆提醒吧。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4-2 - 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

我之前給《聖母峰之死》四顆星,而我讀《漂流》的時候,內心的震撼遠超過《聖母峰之死》,所以給個五顆星不為過吧。

自己建造一艘木造船然後橫渡大西洋,也是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嘗試的事,缺肢斷臂失蹤死亡的風險太大了,人生已經夠艱難了,我不想沒事找事承受多餘的痛苦。一個人,獨自處於隨時會死的狀態,長達 76 天,這麼極端的事,光用想像的就可以令人崩潰了吧。

作者的文筆非常好,我讀著他每天的記錄、心情,縱使內容都是補食、生產水、修補工具,非常單純又永無止盡的貧乏。但七十六天的每一個細節,心情、哲思、痛哭、掙扎、例行工作、大自然與人的關係,都不可思議的珍貴。

p. 50 『不管是在平靜的海面,或是在暴風雨中,航海的人隨時可能被擊倒。然而,大海這麼做,並非出於憎恨或惡意。她既沒有怒氣要宣洩,也不會對你伸出仁慈的手。』

漂流第一天
p. 72 『失去任何一項裝備,都可能替我的棺材敲下最後一根釘子。沒有飲水,我最多只能撐十天;沒有充氣幫浦,我的救生筏會漸漸沒氣,頂多撐上幾個鐘頭;就連失去一張紙片或是一片塑膠,都可能讓我無法進行修理,或無法做出一個足以判別生死的裝置。』

漂流第二天
p. 75 『我這一生,似乎乏善可陳。就跟空無一物的海面一樣。想到就讓自己沮喪。』

p.76 『因為持續浸泡在鹹水裡,我的皮膚長了上百個瘡。……下背部、屁股和膝蓋上,全布滿了破洞和擦傷。』

p. 81 『絕望搖撼著我。我想哭,但是我斥責自己:忍住,嚥下去,你負擔不起讓水分流失的奢侈。』

漂流第四天的時候,就想用魚槍抓魚吃,但到第十三天才抓到一隻鬼頭刀。

漂流第十一天
p. 96 『指揮全局的理性自我、感到害怕的情感自我,以及脆弱的身體自我,三者之間的界線繃得越來越緊。我的理性指揮官靠著希望、夢想和自我解嘲,來釋放其餘自我的緊張。』

漂流第十五天
p. 118 『我很清楚,自己所想的全是些老梗,任何掙扎求生中的人,難免都會有這些想法。例如,對宇宙許下承諾--只要能夠脫困,我一定重新做人;一再夢見食物和飲料;心痛的寂寞,還有恐懼。我多麼希望能掌握自己的處境,用比較睿智的想法來自我排遣,像個英雄一樣旺季痛苦和恐懼,掌控全局。』

作者開始提起和媽媽的對話、曾經看過的故事,以及擁有許多怪誕經歷的老人朋友。也會對鬼頭刀叫囂。幫他的救生筏取名字。處在鯊魚不斷來襲的威脅恐懼之中。

漂流第二十二天
p. 138 處理魚的手法精進了


漂流第二十三天
p. 142 『我的生活成了一種多層次現實的組合--白日夢、夜夢,還有身體似乎永無止境的掙扎。』

漂流第三十天
p. 161 『我坐在漂浮的殘破物品之中,筋疲力盡,認輸了,無法再保持冷靜。我發起脾氣,用拳頭打水,水花四濺,大喊:「大海,你他媽的混蛋!」整整五分鐘,我除了詛咒風和大海之外什麼也沒做,我崩潰了,哀哀啜泣:「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我只想回家,就只想回家而已,為什麼不讓我回家?」』

漂流第三十二天
p. 164 『我甚至恨死救了我一命的那些裝備--簡陋的救生筏,根本只是盲目漂流的爛船一艘;褪色的帳篷,會把乾淨的雨水弄得汙濁。我恨死了必須用同一個盒子來排泄和盛裝飲水。我恨死了必須把可愛的生物拖上救生筏,像隻怪獸一樣撕裂牠們的肉。我恨死了數著分分秒秒度過了三十二天。』

時間過得愈久,作者的處境愈來愈惡劣,沒有平靜的一刻。
下半身一直泡在海水裡,身上的瘡不斷腐爛,身體又虛弱到無法捕魚、保持清醒。
用具不斷毀損:救生筏的破洞補不好,所以得一直打氣不能睡覺;發射魚槍的皮帶被奪走,後來魚槍的箭頭也被奪走;太陽能蒸餾器隨時會掛掉......。

讀到很多慘況都讓我覺得,可以了,你已經很努力了,就算在這裡放棄也沒有人會責怪你。
但作者還是藉著超強意志力,把東西修好、把洞補好、設計裝置努力接雨水、用脆弱的魚槍抓魚,讓他的漂流延續下去。

從第三十幾天到最後第七十六天的這段期間,一切的界線都很模糊。獲得食物的狂喜、存水成功的安心感、肉體撐不住的自我懷疑、暗夜翻船的崩潰、和魚群的友誼、再漂流幾天就能得救的期望、以及旅程沒有盡頭的絕望。
所有極端情緒混雜在一起,變得異常複雜,讓人無法簡單定義這趟漂流。
作者的經歷和他的思緒,真的非常值得仔細一讀。


上岸後進醫院

作者體重原本差不多六十公斤,上岸後發現,這七十六天瘦了二十公斤。

p. 298 『我躺在床上,床單乾淨又清爽。我不記得曾經有過跟此刻相同的感覺,雖然我能想像自己出生時大概就是這樣。我就跟嬰兒一樣無助,而且每種感覺都如此強烈,仿佛我是第一次看,第一次聞,第一次觸摸。天堂,的確可以存在於人間。』
           『他倒了一大杯水給我,有那麼一會兒,我呆望著那杯水,不敢置信。一杯水,這麼簡單的一樣東西,卻是如此單純的珍寶。』

p. 301 『我腳步蹣跚,像個醉漢,而我說起話來想必也像個醉漢,因為我不停歇斯底里地大笑。我想,應該是「活著」讓我感到陶醉吧。』

後記

p. 308 『雙手輕碰的兩個人,或是流露出人類單純善意的一句話,都能夠鑽進我心底,喚起我曾經體會的那種寂寞與絕望,而我會發現自己在流淚。』

p. 310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記憶漸漸消退,生活又變得複雜起來。我又有了期望,而且我發現,舊日的那些抱怨又再度滲進我的日常生活中。儘管如此,在我大腦的某處,仍然有一個小小的聲音提醒著我:我過的每一天,都是禮物,而不是權利。』


總之這本書超精彩的,讀吧。

閒書筆記4-1 - 毒舌的藝術 & 毒舌的技術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毒舌的藝術-毒舌王有吉弘行的人氣說話術

書名取得太好了,實際上是超混的爛書。

在有吉很紅的那兩年我還有在挑一些有趣的日本綜藝節目來看,現在已經沒啥動力去找來看了。

這本書和大部份日本人寫的書一樣,都會用上很多「」引號,他們很愛用引號幫你吐槽、幫你理解重點、幫你換句話說、讓你進入他的理論體系。

但有吉真的超沒誠意的,看書名和出版社的簡介,你會希望他講什麼實用又有趣的技巧,讀到他在節目中表現出色的奧義,但完全沒有。全書無止盡地毫無組織廢話大放送,他那些小技巧真的了無新意(還在各章節自己抄襲自己反覆出現),在很多心理叢書都有更詳盡的說明,而且有吉還對他傳授的技巧不負任何責任......。

極致的不負責任啊這本書,說穿了就是一皮天下無難事。整本書都在講我不想負責任,所以我不會做任何事。就像怕輸給別人,所以從此裝模作樣不學習不競試;怕噎死,所以只喝流質食物;害怕紫外線,所以完全不出門;不想運動又怕變胖,所以一天只吃一餐;怕失敗犯錯,所以像殭屍一樣任何事情都不做。

我舉的例子看起來很奇怪,但和有吉寫的實際內容相比,我的例子看起來超合邏輯......。

『毒舌就是不使用多餘的詞彙,不繞圈子,一開口就逼近事物核心的發言。』
這本書的宣傳真的做得很吸引人。
但我還是想說,啊這句話在節目上不知道都被提過幾萬遍了......。


毒舌的技術★★

這本書日本 2003 年出版,台灣 2014 年才翻譯出版。但在台灣又比上面有吉的《毒舌的藝術》早出版,照理說要造成跟風熱潮,應該要先出版最近比較紅的有吉吧?還是說出版社也知道有吉那本很爛,所以先出版北野武比較沒這麼爛的這本?

徹底的公園阿伯、火車上坐你旁邊的阿伯、排隊排在你前面的阿伯、有妹子聊天就喜形於色的阿伯,滔滔不絕,我永遠最對的十篇演說。
你以為你不是阿伯嗎?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人若是不知自己是阿伯,仍舊是阿伯;若覺察自己是阿伯,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我看完前兩篇的時候就覺得,這本書是個很好的自我檢驗文本,如果你沒辦法從每一篇都找出「很有問題」的看法,甚至你覺得很多說法都深得你心,我只能說你要學得還很多,少在那邊轉貼新聞連結奚落別人很蠢、前後矛盾了。

我本來還想摘錄一些內容出來鞭打,但,整本書都讓人很想吐槽啊,如果我只摘錄一部分出來恥笑,豈不是會被認為我覺得其他內容還 OK 嗎。

當然,北野武極度保守的立場是一回事,內容好不好笑又是一回事。
如果你平常只想把自己放空,只在乎哪裡好吃哪裡好玩,那這本書確實娛樂性很高,也會讓你覺得「呵呵,日本人好奇怪,好有趣喔」。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雜記4-7 - 開始運動(三)一些有的沒的問題

前兩篇在這裡:

開始運動後,會遇到很多你從來都不知道的事情。
我一開始也都不知道,經過時間閱讀、學習,才慢慢建立正確的觀念。
遙想六、七年前,我還是個會被內容農場那類「牛奶有毒不適合人類喝」文章唬到進而少喝牛奶的人;即使是現在的我,也不是學生物、藥學、運動生理相關專業的人,我只是擁有較可靠的過濾資訊的工具而已。

比較麻煩的是,有些目前覺得很正確的知識,可能過個兩三年,它又變得不那麼對了。為了避免自己不那麼錯,我們能做的只有持續學習,然後擁有開放的心,不要把知識變成死板的教條。


1. 有氧和無氧到底要做多少?

先不說到底有氧無氧的定義是什麼,因為太複雜,我沒有專業知識把它說清楚。
一般發問者的這句話,都等於「跑步和重訓要怎麼分配」。
怎麼規劃訓練內容,就看你的需求,但你剛開始運動,其實根本也搞不懂自己的需求;所以就成了一個死結。我知道大家的需求不外乎,想要變瘦,想要減脂,想要有線條,想要變大隻,想要有腹肌/人魚線/手臂變粗,想要看起來很厲害。

但重點是你得先認識自己的身體。

以我自己來說,我剛開始上健身房時,每次重訓四十分鐘完就會跑個跑步機十五分鐘;剛開始的重訓內容實在沒什麼,就是把每台機器做一做而已,然後避開那些風險比較大、或是沒有用的機器:例如 Smith machine、Ab crunch machine、Torso ratation machine 等等;漸漸地,也會知道有些機器會對你的關節,像是膝蓋、手腕、手肘造成額外的負擔而不舒服。這時期的我就是亂練,每台機器練個 12x5,8x5 之類的,練完之後雖然沒力了,但還是有辦法跑步,所以就跑個步消耗一下體力。

而到現在,我主要的訓練內容就深蹲、臥推、硬舉而已,然後再搭配其他 free weight 的輔助動作。光是這些做完我就快累死了,已經一年半沒跑步了吧。而我另一個不跑步的原因是,實在太花時間了,相較之下,重訓的效率非常符合我的需求。

現在的我只怕自己吃得不夠多、睡得不夠飽,根本沒在擔心什麼體脂率。



但,在 MuscleBeach@ptt 搜尋有氧兩個字,就有超過三百篇文......我可以理解剛開始運動的人在意這個假問題的心情啦。
如果你真的很在意什麼有氧無氧的,那就看兩篇文章壓壓驚吧。
誰先做?阻力訓練再有氧訓練?還是相反?
水肥哥,力量訓練456-一次搞定你所有問題

要記得,在你身體可負荷的範圍內訓練,注意安全,不要受傷。


2. 為什麼有些動作我做不來?

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啊,結案!



但真正的麻煩在於,很多有教練頭銜的人根本沒有相對應的專業知識,他們只有教條。
以三、四年前在台灣還很正確的知識「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來說好了,直到最近才真的被一些專業又熱於分享的人否定掉;那些傻傻相信教條、一直以來都勉強自己身體的人,只能說,衰爆了。


每個人的關節靈活度不同,骨架不同,柔軟度不同,一大堆不同。
是否正確、安全的完成訓練動作,是個專業問題,你可以自拍訓練影片去請教「有讀書的專業人士」,也可以直接花錢聘請「有讀書的專業人士」幫你調整動作。


3. 為什麼我跑步跑了兩個禮拜都沒有效果?(還變胖了?)

先不說兩個禮拜到底是長是短。
重點,在於,體重,的,意義,很小。

看看我當初每天跑步跑了兩個禮拜,怒胖 0.3kg。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都聽不進去「體重不重要」這種話,然後會相信雞皮有毒不要吃會胖、體質太酸所以要多吃氫氧化鈉、食物有油就是該死、太陽下山後不要進食任何碳水化合物。

沒辦法,大家就是喜歡拿體重當指標。
無解,說破嘴也沒用。



4. 運動完後,都會肌肉緊繃、痠痛兩三天,怎麼辦?

休息。


那有沒有其他解決痠痛的辦法,例如:加速排出體內堆積的乳酸?喝紅豆水?補氣補血精力湯?



請先看這篇文章: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能代表你訓練的效果嗎?

看完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腦袋被炸了?對,根本沒有什麼乳酸堆積造成痠痛這回事,你自以為符合科學的觀念,實際上毫無根據。
目前對於 DOMS 發生的機制一片模糊,沒有定論。人體很奧妙,而我們知道得很少。

我是使用網球和 foam roller 來按摩肌肉。在重訓前和重訓時,我不會拉筋,因為會影響我的力量(這是我的個人感受。到底要不要拉筋,也是個尚未有明確定論的問題)。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這篇,運動恢復系列(實用篇)- 按摩滾輪真的可以幫助 Recovery嗎?


最後,
除了上面的連結,還有幾個相關的部落格可以看。
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各種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他們關心的事情有哪些差異。
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迷思】局部瘦身是迷思?
健美女大生,如何對付問你「女生練什麼肌肉啊?」的人
山姆伯伯工作坊,最適合跑者的阻力訓練(肌耐力、舉重及爆發力)
AkroFitness 健身部落格,[動作教學] 健身入門 Program 介紹:Stronglifts 5×5 (SL五乘五)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3-9 - 精準預測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精準預測★★★★

封底把這本書的概念講得很清楚了,沒空的人可以只讀封底,把它背起來、當作教條刻在心裡,讓你不再談論那些毫無意義的謀略高見。

我常常覺得,道理就這麼簡單,為什麼沒人願意相信、願意讓自己有些小小的改變。我猜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很「正常」吧,就算讀了什麼,也只是把自己同意的部分用來:「果然有人的想法跟我一樣,我果然沒錯」、「真的,就是這樣,我上次blahblahblah」、「唉,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根本做什麼都沒用」。對於不認同的部分,就像瞎了一樣忽略掉,或是否定、認定沒用,直接丟進垃圾桶。


全書十三章,談十三個領域的預測:

第一章,你的投資會不會賺錢。
第十一章,你的投資會不會賺錢 Part 2。

第八章,怎麼賭 NBA 賺大錢。貝式定理。
第十章,作者教你玩德州撲克賺大錢的方法。
第三章,預測棒球球員的能力,和他們到底值多少錢。採訪《魔球》球探本人。

第二章,談「專家」的預測是否比較準。預測各種政治事件。
第十三章,談 911,『你不知道的東西可能會傷害你』。

第四章,預測天氣。
第五章,預測地震。
第十二章,到底有沒有全球暖化。

第九章,西洋棋王與深藍的大對決(很多內幕小故事,請親自一讀,人腦與電腦的世紀之戰。)
第六章,『要怎麼淹死在一公尺深的水裡』。
第七章,預測流感的發生與散播。

想用一般方法賺錢的,就先讀 1. 和 11. 章;想賭博賺快速的錢,讀 8. 和 10. 章,相關的 3. 章也可以讀;想把自己裝扮得天縱英才深謀遠慮見解透徹,就讀 2. 和 13. 章;關心地球、疼愛環境、心懷遠方饑餓的孩子,就讀 4. 和 5. 和 12. 章;對人類與電腦大戰的勝負有興趣的,就讀 9. 章,非常有趣。以上都沒興趣的,就讀 6. 和 7. 章,然後發現讀不下去,就可以先走了。

另外要打一下預防針。很多人會覺得看書就是要找到「答案」、「解法」,但現實世界從來不是這樣啊,你或許會以為讀完這本書就可以成為預測大師,但現實世界不是選擇題也不是什麼開放式短文題,現實世界是一坨混亂的、你連它是不是屎都無法確定的東西。

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只能學到處理錯誤、讓錯誤有價值的方法。(還有盡量不犯基本的錯誤。)


前言:
作者先講印刷術造成的影響,以及 p.16 『暢銷書排行榜很快就被異端邪說和偽科學的文本所霸佔。』

這些現像直至今日依然盛行:
你今天震驚了嗎?談下標和內容農場
看到13萬自然科老師瘋傳,我都驚呆了
測試你是白癡或是良好閱聽人的連結:http://smallsite.org/unliker/
一次看懂!電視新聞如何變身「內容農場」?

作者在前言裡舉的例子滿豐富的,我摘錄一段比較白話的例子。
p. 18 『「(但是)人總是照自己的意思解釋事情/完全錯失了這些事情本身真正的意義」莎士比亞透過西賽羅(Cicero)的言語警告我們--有人想擷取新發現的大量資訊的話,這是很好的建議。要分辨訊號和雜訊是很困難的事。資料告訴我們的故事常常只是我們想聽到的,而我們常常會去確保故事會有個美滿的結局。』


1. 章講次貸危機

p. 35 『根據標準普爾的內部數據,AAA評等的抵押債務債券有百分之二十八無法清償。(有些單獨的估計數字甚至更高。)這就表示,抵押債務債券的實際違約率比標準普爾之前所預測的高了兩百倍。

讀完這章你大概可以感受到不確定性和風險的差異。

11. 章講效率市場。(作者在這章的註中提到,他為了寫這本書訪問了超過一百人。寫作資源真的離譜豐沛啊。)

高頻交易
p. 378 『這種激烈的交易速度是種相當新的東西。在 1950 年代,一家美國公司的一份普通股要持有大約六年才會交易--符合股票是長期投資這樣的想法。到 2000 年代,交易速度增加了大約二十倍。同樣的一股現在不是持有六年,而是只要六個月就會賣掉。』

效率市場假說,中文維基頁面

書單:《非理性繁榮

01. 和 11. 章的內容,和《閒書筆記3-6 - 投資金律》以及《閒書筆記3-7 - 漫步華爾街》講的都是一樣的,我就不再做書摘了。


08. 和 10. 在講賭博賺錢,有很多有趣的數據。

p. 272  『他從十一月到六月,每天晚上都花在看NBA上,一次用五台三星的平面電視看五場比賽……。年月不好的時候,伏加瑞斯可以賺一百萬美元上下。年月好的時候,他可以賺這個的三、四倍』

伏加瑞斯下注八萬美元(1999 年,大四,他自己打工的積蓄)賭湖人贏得總冠軍。
p. 276 『對賭徒來說,審慎的作法是兩面下注。例如,波特蘭是二賠三的賠率,伏加瑞斯可以下注二十萬美元,賭波特蘭會打贏第七戰。這樣可以保住一筆利潤。如果拓荒者贏了,他從兩面下注賺到的錢,就可以彌補他原來八萬美元賭資的損失,還是可以賺到二十二萬美元的淨利。』

p. 279 『伏加瑞斯的大秘密就是他沒有大秘密。但是他有一千個小祕密。』
           『雇用助理把每個球員對每個動作的守備位置化成圖表,讓他得到連許多NBA球隊都沒有的優勢。他追蹤數十位NBA球員的推文(Twitter feed),……如果教練說,他希望他的隊伍「學會進攻」或「打好基本的籃球」,可能是表示他想要把比賽的步調慢下來。』

p.280 『年底就會成為自由球員,他正在盡全力提高他的統計數字,好讓自己成為更好賣的商品。……騎士隊已經遠離季後賽了。騎士隊的對手多半也打不進季後賽,也樂得給個人情,兩者之間就有了默契,放鬆防守,交換進攻,努力提高彼此的統計數字。』

貝式定理

 



p. 291 『就如我們從貝式定理中得知的,群體中某件事情潛在的發生頻率很低的時候(年輕女性的乳癌;資料大海中的真理),如果我們不謹慎小心的話,在結果中假陽性會佔據優勢的地位。』

p. 297 『像伏加瑞斯這樣的職業運動賭徒,只有在他認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四的機會贏錢的時候才會下注。這樣只夠付「抽頭」(運動投注站在贏得彩金的時候收取的部分),還有把自己的錢拿去下注相關的風險。而雖然他有這些技術又辛勤工作--伏加瑞斯是當今世上最好的運動賭徒之一--他下的注還是只有大約百分之五十七是正確的。要比他賭得更好實在非常困難。』

p. 295 『沒有脈絡,資料就沒有用。』
p. 299 『貝氏學派觀點中很棒的特色之一是,明白承認我們都有先驗的信念,會影響我們如何詮釋新的證據,從而對我們如何對周遭世界的改變做反應,做了很棒的敘述。例如,如果費雪的先驗信念是香菸引起肺癌的機率只有百分之零點零零零零零一,這樣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所有指向反面的證據都沒辦法說服他事情並非如此。』
p. 300 『貝式定理的特性之一,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更多的證據,那我們的信念彼此間--還有跟真理間--應該要達成一致。』


10. 章,作者自我揭露賭德州撲克的經歷。

2003 開始的撲克熱潮,維基頁面
p. 338 『突然間,每個快要禿頭、身高一七二公分,本來早就放棄了成為下一個麥可‧喬丹或德瑞克‧基特的夢想,現在都在蒙尼梅克身上看到一個像自己這樣的人、工作跟自己類似,只花了幾週就從差勁的業餘玩家變成了全世界最大撲克比賽的贏家。』

p. 340 『三個月後,我贏的錢達到了五千美元。我開始熬夜玩牌,黎明才搭計程車去上班,上班都做做樣子。六個月贏了一萬五千美元之後,我辭職了,把國際稅務顧問那個刺激的世界拋在腦後。』

p. 356 『在 2004 和 2005 年,我從撲克賺到的收入都達六位數,總和來說,我從這個比賽賺到的累積利潤達四十萬美元。』

作者講了很多算牌的過程,很冗長,無法摘錄。有提到一些小技巧,如何快速判斷對手的風格、什麼風格會讓勝算比較大。

但後來因為某個情況改變,作者無法賺到錢了。
p. 365 『2007 年的頭幾個月我還在打,而且繼續輸錢--又輸了六萬美元左右。到這個時候,我再也沒有信心可以贏得比賽,就把我剩下的錢兌現,不打了。』

最後,探討運氣和技巧的關係,以及他們對獲利的影響到底多大;還有為什麼連高手都會無法自制地「亂打」。

我特別喜歡作者詳述經歷的內容,一向很有趣。


03. 談究竟如何評斷棒球球員的價值。

比較兩個系統的準確度:吃數據的統計系統 vs. 傳統的球探經驗判斷(『五大工具』(the Five Tools):高長打率、高打擊率、跑壘速度、傳球臂力和守備範圍。)。

光是作者在書中淺淺帶過的這些內容,就能明顯感受到美國大聯盟的先進程度......。

p. 101 『棒球設計的方式,讓運氣在短期內可以主導比賽:就算最強的隊伍也要輸掉大約三分之一的比賽,就算最棒的打擊者五次也有三次上不了壘包。有時候運氣甚至會一整年都掩蓋了球員的真實球技。』

球探預測球員的心理工具箱:
『準備程度和工作倫理』:棒球賽制的比賽場數比其他運動都多。
『集中與專注』:比賽中的表現。
『競爭力與自信』:自我懷疑、對成功的渴望等等心理狀態。
『壓力管理與謙遜態度』:如何處理自己的表現和外界的評論。
『適應力與學習力』:腦袋如何。

或許剛開始統計系統和球探系統有些敵對的氣氛,但現在已經融合得很好。

投球軌跡記錄系統
p. 126 『這種新的科技不會像《魔球》那樣消滅了球探,但是可能會把重點放在更難量化的東西上,在資訊獨具一格的東西上,例如球員的心理工具。像桑德斯這樣的聰明球探已經走在前頭了。』

p. 132 『「進這行的人,他們的創意、聰明才智--現在是空前的好。」比恩告訴我。「不到十年,要是我來應徵這份工作,我連面試都沒機會。」』


02. 章講選舉預測,不過細節沒有很多,大部分是傻蛋犯錯的小故事,以及預測時該保持的大原則。


p. 74 『強烈、大膽、刺蝟般的預測,比較可能讓你上電視。』
         『有時候,狐狸比較難融入A型文化,例如電視、企業和政治。他們相信有許多問題難以預料--還有我們解釋這些不確定性的時候應該直言不諱--也許會被誤認為缺乏自信。他們多元的方法可能被誤認為缺乏信念。』

p. 72 『A型人格的人,相信有「偉大的想法」(Big Ideas)--相信這世界上有像物理定律一樣的指導法則,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互動都以之為基礎。想一想馬克斯和階級鬥爭,或是佛洛伊德與潛意識。或是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與「引爆點」(tipping point)。』

p. 76 『最值得注意的發現之一就是,雖然靠著經驗,狐狸可以預測得更好,但刺蝟相反:他們拿到越多額外的憑據,他們的表現就越差。』


13. 911 事件,非常精彩的章節,也有提到一小段珍珠港事件作對比。看完這章你還信陰謀論的話,我覺得你沒救。

p. 476 『我們的規畫能力中有種傾向,會混淆不熟悉的東西跟不可能的東西。我們沒有認真考量過的意外事件看起來很奇怪;看起來很奇怪的東西就被認為是不可能;不可能的東西就不需要認真考量。』

p. 478 『有自知己知;有些事情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我們也知道有自知未知;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知道。但還有未知而不自知--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唐納德‧倫斯斐』

作者在書中試圖定義恐怖主義,以及測量恐怖攻擊的規模,還滿出乎意料的。如果你對前面賺錢的幾個章節都沒興趣,那 13. 應該就是最值得你一讀的章節了


04. 預測天氣
作者滿詳細地解釋了天氣的數學模型,誤差的指數成長,渾沌理論,模型的缺陷等等。

有趣的是,電視台的商業目標竟然會影響預報的準確度。
p. 160 『談到商業氣象預報的時候,準確性在統計上的真實狀況未必就是指導的法則。重點比較在於對準確性的觀感,這樣會在消費者的眼中增加價值。』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p. 168 『他們光是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讓預報準確性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五十。』


05. 預測地震
跟上一章天氣的章節差不多,然後舉了更多蠢例子(因為預言大地震比較熱門)。

古騰堡芮克特法則(Gutenberg–Richter law),維基頁面
過適(overfitting),中文維基頁面。 


12. 全球暖化
科學界的政治問題,滿特別的章節。


06. 和 07. 講數學、模型的極限。

不確定性(uncertainty),維基頁面

其實這兩章枯燥的內容還滿重要的,能幫你瞭解現實,也不會對許多社會事件做出錯誤的反應。


結論:
作者的結語寫得滿感性的。

p. 510 『如果你遇到一個對股市一無所知的陌生人,要告訴他股市很難打敗,就算用的是第一句話那種粗略的說法,也總比沒有好』
這段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沒有投資人能打敗股市。』
作者接著以前一句為基礎,把事情講得更清楚,更能代表對現實完整的敘述;最後擴充到第七版,剛剛那句話就變成:『長期來看,很難看出有多少投資人能打敗股市,因為資料雜訊很多,但是我們知道,相較於投資人的風險等級來說,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交易不會產生淨利,卻需承擔交易成本,所以除非你有內線消息,不然你最好投資指數基金。』

p. 511 『貝氏定理下,不能接受的是假裝你沒有任何的先驗信念。你應該努力減少你的偏差,但要說你完全沒有偏差,正代表了你有許多偏差。直接陳述你的信念--說出「我就是從這裡來的」--就是用誠意來操作,明白你是透過主觀的過濾來感知現實。』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閒書筆記3-8 - 故事的解剖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

全書分成四部分,我先稍微翻看完第一部,覺得稍嫌枯燥,所以決定從實用性最高的第四部分開始讀;如果你是個業餘的電影或小說愛好者、嘗試開始創作,第四部分可以讓你少犯很多錯誤,必讀!

如果純粹想增加一些神秘的文青氣息,可以直接翻到書末的附錄:譯名索引,有很多很讚的詞可以學,例如:Ironic Ascension(具嘲諷意味的昇華)、foreshadowing(預示)、Redemption Plot(救贖劇情)、subtext(潛文本)。
超級潮,超實用。

第一部分是引言,沒時間的話可以不看。
第二部分則是談結構,我覺得結構是判定各種作品的基本工具,也很好上手,死前一定要學會的兩萬件事之一、以及有錢人都在偷偷作不告訴你的八萬個秘密之一。
結構就像海賊王的霸氣一樣,直接把雜魚先掃掉,剩下存活的、篩出來的,才值得我們花時間慢慢談。
第三部分,談(創作)原則與(故事)本質,各章節介紹的工具,正可以處理剛剛沒有被霸氣震倒的作品。

由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談的內容非常抽象,我認為作者寫的內容太細瑣、難以區別差異,對非專業人士的幫助其實不大。

所以,
先來看第四部分的各章節。以下是我的整理。

14. 對立原則,非常基本的原則。


就像組團打怪,要有負責坦的、一般攻擊的、幫補的、放大招或特殊技能的團員,才能把怪打死。

劇情和角色的設定,要有衝突才能引起同情心、憤怒、悲傷、感同身受、開始思考。
剛開始寫故事時,就要想想衝突由誰觸發、如何觸發。


15. 舖敘:請你好好想想,要如何營造故事的細節與氛圍,不要用旁白直話直說、或是讓角色像白癡一樣說些置入性行銷的對話。
p. 340 『「只呈現,不明說」不僅需要藝術才能與反覆訓練,也提醒我們切勿偷懶取巧,必須為創造力設定上限,在限定的範圍內,把想像力與耐力發揮到極致。……不僅偷懶,也等於自以為高高在上,把觀眾當成愚民。』


16. 這章比較雜,作者列舉了八個擾人問題及其注意事項,我試著將它長話短說。

(1) p. 343 《教父》的例子:『片中的每個人都是罪犯,或是罪犯的親人,但柯里昂家族卻有一個正面素質--忠誠。其他幫派家族都鬧窩裡反,於是變成「壞」的壞人。』
這個設計其實就是 14 章提到的對立原則。作者在這裡想說的是,讓主角成為觀眾感同身受的對象,比較容易保持觀眾的興趣

(2) 不要用爛剪接來製造驚奇。

(3) 不要用巧合和機械降神來解決結局。

(4) p. 355 『喜劇的核心其實是憤怒而反社會的憤怒。』

(5) 鏡頭觀點會影響觀眾的感受

(6) 小說、劇場、電影,是截然不同的媒體,改編時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7) 不要怕寫得太煽情。

(8) 劇情有漏洞時,不妨正面迎擊。


17. 很多人喜歡為角色加一些莫名其妙的設定(通常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爛想法)。
以下是作者提供的角色設計三大訣竅:

『為演員保留空間』:『不要一直描述各種行為,以及動作、音調的細微差異。』

『愛上你筆下所有的角色』 :p. 379 『有人曾採訪李‧馬文,問他演了三十年反派,老是演壞人一定很慘吧。李馬文笑道:「我?我沒有演壞人。我演的是好不容易才能混口飯吃的人,老天要怎麼對他們,他們左右不了,只能盡力過一天算一天。別人可能覺得他們很壞,可是,不對,我從來沒演過壞人。」』

角色就是自知』:多觀察社會、探索自己,才有好的素材。


18. 這章講文本,很精彩,請親自一讀。本章從 p. 381 開始,教你怎麼寫對白,我覺得應該很多人對前十頁的內容不以為然、一邊讀一邊碎念:「也不是這樣吧」、「這種東西怎麼會有絕對的標準」,反駁魂大爆發、相對主義、我比較聰明主義大活躍。但讀到 p.392 的例子後,你會發現作者說的東西,在他的「體系」裡,就是運作得很好。

本章後半提到的概念則是:
p. 394 『「影像溝通體系」是運用母題的策略,是嵌入片中的某類意像,在全片自始至終以畫面與聲音不斷重複出現,富含極多變化,卻也極不著痕跡。這是潛意識層面的溝通,以增加美學情感的深度與複雜度。』
這段話看不懂應該正常,作者接著舉了許多例子講解這段話。硬要簡單說的話,這段話大約在講和文學作品的暗喻一樣的東西,下雨、圍桌吃飯,心臟病等等。

學完這章,你就往電影部落客邁進了一大步!
p. 399 『第一,討好自以為是知識分子的菁英觀眾,這些人總是隔著一段不帶情緒的安全距離看電影,邊看邊蒐集彈藥,準備散場後照例到咖啡館開砲猛轟。第二,為了影響甚或控制影評人和他們寫的評論。花稍浮誇的象徵手法根本不需要才華,只需要自以為讀懂榮格和德希達而變得目中無人。』


19.我覺得這一章有點尷尬,不太確定為什麼這麼小的篇幅為什麼要自成一章,而且它要擺進第四部分的任何一章應該都可以。

這章主要提供一個技巧,把你的分場大綱寫在三乘五吋的卡片上,然後慢慢擴充修改,最後成為電影劇本。

這確實是個很簡單又很有用的技巧。
列清單、視覺化、搞懂流程,是人生必備的技能,真心不騙。
延伸閱讀影片:湯姆•伍耶克:遇到棘手問題?首先,告訴我你怎麼烤土司


20. 最後一章,也是一切的源頭,只有簡單的一個行動。
p. 411 『每天寫,一行再一行,一頁接一頁,一個鐘點又一個鐘點。把這本書帶在身邊。把你從中學到的東西當作指南,直到你應用書中原理的本事像天賦那般自然。即使害怕,也要去做。


最後我要提醒一下,作者擺在第四部開頭的引言:
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
          --海明威


看完了第四部的實作教條,再回頭看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概念。

第二部談的是結構。

02. 結構的光譜


作者把每部電影擺進這個故事設計三角,原型劇情就是:
p. 68 『原型劇情既非古代亦非現代,既非西方亦非東方;它源自於人性。』
符合人性就代表是最多人可以接受的,所以當你選擇使用反結構或是極簡時要有心理準備。作者從 p. 64 到本章結束 p. 71,都在講這件事,『故事設計的政治學』,滿實際的。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 p. 69 『無論是透過本能或研究,優秀的作者知道極簡主義與反結構不是獨立的形式,而是對經典的反動。
就像一些藝術流派的作品,你看了會心想「媽的這我也會」,但其實這些作品大多需要脈絡的知識才能解讀。(雖然我覺得很多還是很屁。)

本章開頭 p .36 到 p. 47,依序丟出很多名詞,『事件』、『場景』、『戲劇節拍』、『場景段落』、『幕』、『故事』,其實不需要硬記什麼節拍構成場景、場景構成段落、段落又構成幕;這些只是讓你知道,你選擇呈現的材料,適合放在哪裡,讀一下作者提供的例子,你大約能知道材料的大小。

p. 47 到 p.63 則在介紹哪些電影分別屬於上圖三角的哪個類型。這一段的意義不大,即使你看過作者提的那些電影。


03. 故事要有清楚的設定,從現實取材或從想像取材,不要空泛的說「台灣每個家庭的故事」,要設定到「年薪不到三十萬的 22 歲青年,有六十萬學貸,得過校內設計冠軍,爸媽都是公務員」,但也不要太瑣碎。這些設定或許限制了故事的可能性,但它形塑了一套內部規則,也會讓你知道什麼才是最適合故事的材料。


04. 這章列了一大堆類型電影與其次類型,沒什麼。


05. 談結構與角色,『結構就是角色,角色就是結構』;06. 談結構與意義,故事要有主題(主導意念)。我覺得這兩章有點多餘,只是把前面章節的內容換句話說。


第三部,談得更仔細了。我覺得概念性的東西不是讀過一遍或是只看別人的心得就能懂的,作者寫的內容,是幫助你「自己實際創作時」,不至於迷失毫無頭緒、自我否定、太過自信瞎搞一通。


07. p. 152 本章重點


p. 180 『觀眾對角色產生同理心,入戲地與他一起追尋他的慾望。他們對世界的期望大致反映了角色的期望。一旦角色面對落差,觀眾也同樣感受到落差。』


08.

p. 182 『所謂政治,指的是所有社會當中的權力分配。只要人們聚集在一起做某件事,永遠都會面對權力分配不均的問題。

p. 185 『就像你努力打造的故事一樣,你也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希望能受到肯定和尊重,同時也具有創新的能力。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仔細思考一下這三個詞:「作者」(author)、「說服力」(authority)、「可信度」(authenticity)。』

p. 186 『可信度不等於實際情形。為故事提供當代背景無法保證就有可信度;所謂的可信度,是指一個內在一致且連貫的世界,其範圍、深度和細節都能互相呼應。』

p. 186 『可信度與所謂的現實無關。故事的背景即使設定在絕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也能具有高度可信度。』

p. 197 觸發事件、終極目標(骨幹)、追尋



09. 幕的設計,非常重要的時間控制概念



10.、11.、12.、13. 章,差不多就是把 7.、8.、9. 章的東西講的又更細節,作者用很長的篇幅和例子講解概念,這些我沒辦法節錄,需要你自己親自一讀。

p. 237 『為了設計一個故事,讓其中的場景都有微小、中等或重大的轉折,而且每一個轉折都足以展現我們某個面向的看法,於是重複嘗試了三十、四十、五十甚至更多次,這是多麼困難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拙劣的故事會提供觀眾資訊而不是體悟,也是為什麼許多作者選擇透過他的角色來說明自己的意思,更糟的是利用旁白來敘述故事。』

p. 290
『節奏由場景長度決定。』
『如果你劇本裡的場景平均長度是五頁,那麼你的故事步調就像龜速。』
兩小時劇情片,大約有 40 至 60 個場景,所以場景平均長度是兩分鐘半。一頁劇本差不多等於一分鐘,所以作者說一般的劇本會長這樣:一個兩頁的場景,接著一個八頁的場景、七頁、三頁、四頁、六頁、五頁、一頁、九頁。(好像也沒有比平均五頁少多少啊?)


以上。
這本書當作入門書其實有點硬,但我上面把一些基礎觀念都擷取出來了,所以應該也還好。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知道,創作是非常困難和嚴肅的,也不是貧乏的你覺得感動精彩的作品就能稱是經典,很多時候,你覺得好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什麼東西。

倒也不是在指責誰或是評判品味高低,我只是希望能再多有樂趣一點。

如果你覺得很夠了,那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