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閒書筆記5-1 - 黑天鵝效應

(透過以下讀冊生活的連結購書,我可獲得分紅佣金。)

黑天鵝效應★★★★

作者上一本書我的簡短心得在此,閒書筆記2-4 - 隨機騙局

出乎我意料的是《黑天鵝》比《隨機騙局》有架構許多,但或許只是我習慣了塔雷伯的風格。作者的概念依然不是那麼好弄清楚,讀的時候要仔細讀,不然非常容易會錯意。
而他在此書第一部的最後一章,ch. 9 戲局謬誤,很生動地講解「對不確定性的誤解」,作為第一部的結尾,讓我發現他這次真的把內容編排得比較好。
不像《隨機騙局》都隨興地罵人XD


第一部提到的偏誤,在這裡都有:

但相較於《思考/行為的藝術》這種大補帖,塔雷伯非常詳細地講解最重要的幾個偏誤,第一部的九個章節都在深入說明這些偏誤,還用他的親身經歷說明。

ch. 1 塔雷伯描述他家鄉的戰爭,以及他在華爾街工作時躲過 1987 股災。
p. 36 『黎巴嫩衝突的變動狀況,一向以難以預測著名,然而人們在檢視這些事件時的推理,卻顯示出一個常態:幾乎所有關心這些事件的人都以為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發生的事件,從過去的觀點來看,許多都被認為太瘋狂。然而事件發生之後再來看,似乎又不是那麼瘋狂。這種事後回顧看起來順理成章的特性,造成這些事件的稀有性和可理解性被打了一個折扣。』

p. 44『分類總是造成事實複雜度的減抑。這是黑天鵝事件產生器的表現,即我在前言中所定義的不可撼動的柏拉圖式思想。對我們周遭世界做任何減抑,都可能造成爆炸性後果,因為這樣做,把某些不確定性的來源給剔除了;這會驅使我們對世界的構成產生誤解。』
這段話的例子就是:「右/左派就是如何如何」,「台灣人就是怎樣怎樣」。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是抱持不同立場的組織會因為這種「分類」而結盟。


ch. 3 談 scalable (規模可變的),見下圖。
圖片:p. 70 極端領域與平庸領域的差別

ch. 4 歸納問題(或稱休謨問題)

p.78 淺顯例子,火雞的故事:『它的信心隨著友善餵食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它的安全感也越來越高,雖然宰殺之日越來越逼近。想想看,其安全感在危機最高那天達到極大值!』

接著作者解說懷疑論和經驗論的歷史,很細節、很微妙,講解那些被普遍誤解的概念,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這樣,都無法節錄XD


ch. 5

p. 95 『在SAT的測驗上拿到非常高分,但是看到和他一起走進電梯裡的,是來自不同區的人時,會感到不寒而慄。這種無法從一個情境自動地把知識和熟練度轉換到另一個情境,或是無法自動把理論轉成實務,乃是人類天性上令人困擾的一點。』

這就和閒書筆記3-6 - 投資金律前言裡提到的情形一樣。

p. 95 『教室是個領域;現實生活則是另一個。我們對一則資訊的反應並不在於其邏輯上的價值,而是以其環境的架構為基礎,以及該資訊在社會情感系統上的意義。
作者舉了統計學家會犯很低級的統計學推論錯誤,以及 1960 年代醫生的科學傲慢讓他們混淆了兩件事:『沒有乳母有好處的證據』和『母乳沒有好處的證據』。

接著是確認偏誤,下面的實驗非常適合厲害:
有一個數列長這樣:2, 4, 6 。請試著猜出這個數列的規則。
猜規則的方法,就是另外寫出三個數字,例如,14, 16, 18 或是 10, 16, 26 等等,實驗主持人會判斷你寫的數列符不符合規則,對或錯。
你可以試很多次。

你依據上面的嘗試,確定此數列的規則後,就可以提交答案,「數列每次加二」或「前兩個數字相加為下一個數」等等。

大家可以拿這問題去試別人。

這數列的規則是,「數字由小排到大」。ㄎㄎㄎ,這就是確認偏誤。你傾向於寫出證實「自己心中的規則」的例子來取得「正確的規則」。
但是正確的作法是:必須要透過很多的反例,我們才有辦法「確定一件事」。


ch. 6 敘事謬誤

p. 111 『這個謬誤夾雜了我們過度解釋和偏愛小故事而不喜歡原始真相的缺點。』

p. 111 『敘事謬誤所討論的,是我們在看一連串事實時,很難不去編織故事,或等義地,對這些事實強加邏輯連結,加上關係箭頭。解釋把事實綁在一起。解釋讓所有的事實變得容易記;有助於事實變得更有道理。當解釋增進了我們自以為瞭解的印象時,這種習慣就可能有問題。』

塔雷伯舉了許多研究來說明敘事偏誤是人體天生的限制造成的:要把事情記住很困難、之後要回憶、使用也很困難,腦容量也有限,所以人腦就把資訊量削減,套上敘事性和因果性。
塔雷伯也提到了 Daniel Kahneman 的 《快思慢想》裡的『第一系統』和『第二系統』。
塔雷伯和 Daniel Kahneman 是參加同個學術學會在討論這些事情的,所以,想瞭解《快思慢想》這本被洪蘭翻譯摧毀的鉅著,這一章節的內容會是不錯的替代選項。


ch. 5 的確認謬誤和 ch. 6 敘事謬誤是人體內建的,
接著 ch. 7 介紹外部的,來自社會的。例如同儕壓力、以及快樂的增長不是線性的,等等。

p. 144 『相信我,別人覺得你一直在失敗的社會效果是很難面對的。我們是社會動物;他人就是地獄。』


ch. 8
存活者偏誤、泳將身材的錯覺、沉默證據(失敗者的墳場)、賭博新手運、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宇宙設計論。

這些偏誤在《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裡都有提到,塔雷伯用他獨有的寫作技巧講得更精準,不過他舉的例子我覺得很冷僻就是了,一堆陌生歷史人物的名字飛來飛去。


ch. 9 戲局謬誤(作者在此書提出的理論,竟然有英文維基頁面,請點此
「欸嘿,你以為你讀完 ch. 1 到 ch. 8 就真的瞭解黑天鵝、不確定性嗎,你真的知道你在讀什麼嗎?」
塔雷伯用這一章當作第一部的結尾確實滿好的。


接著本書第二部的主題,在閒書筆記3-9 - 精準預測有比較淺顯好懂的討論。

第二部,〈我們就是不能預測〉

ch. 10

本章開場測試:
p. 211 『隨機挑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可以來自任何事物:西烏克蘭證券營業員是神經病的比例、本書在所有含有r字母的月份裡的銷售量、商管書籍編輯(或是作者)的平均IQ、俄羅斯凱薩琳二世(Catherine II)的愛人數目等等。請房間裡的每個人獨立估計出一個可能數值的範圍,這組數字範圍,他們認為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機會為正確,百分之二以下的機會為錯誤。』
p. 211 『例如:……「我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信心認為,凱薩琳二世的愛人數目介於三十四到六十三之間。」』
p. 212 『這百分之二錯誤率,竟變成受測母體中有將近百分之四十五的人猜錯!很明顯,第一批的樣本中含有哈佛商學院學生,這種人以不夠謙虛和不知反省的特性著稱。企管碩士在這方面特別糟糕,這或許可以用來解釋他們的事業成就。後來的研究則記錄了其他母體裡較為謙虛或較不傲慢的族群。清潔工和計程車司機都相當謙虛。』


預測失敗的人們,事後安慰自己的解釋機制:
p. 228
『你告訴自己,你所玩的是不同的遊戲』:當你沒預測到某黨推派 A 為總統候選人,你會說:因為我熟悉的是某黨的派系運作,但某黨隱藏在檯面下的政治運作力太強了。(!?)

『你訴諸離群值』:這本來就不在我的討論範圍,這種發生機率千年一遇,不是我的模型有錯。

『「幾乎對了」的防衛』:只要OOO,就會XXX。

p. 229 『我們把成功歸功於我們的技能,而把失敗歸咎於不受我們所控制的外部事件。』

p. 244 『在紐約的甘迺迪機場你可以看到大型的書報攤,滿滿的好幾牆都是雜誌。經營者通常是來自印度次大陸非常有禮貌的家庭(只有父母;小孩都上醫學院去了)。這些牆,把一個「知識」人為了「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所需要知道的文章,完全呈現出來。……遺憾的是,這些知識,對讀者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全都派不上用場,事實上,還可能降低讀者的預測能力。』


ch. 11 談黑天鵝的特性之一:不可預測性。

p. 250 『兩名天文學家正在設立一具大型天線,他們為背景雜訊感到困擾,這雜訊是一種嘶嘶聲,很像你收音機收訊不良時的靜電聲。這種雜訊無法根除--即使在他們清理了天線碟盤上的鳥糞之後也一樣,因為他們相信是鳥屎所造成的雜訊。他們花了一段時間才搞清楚,他們所聽到的是宇宙誕生記錄的聲音,是宇宙背景的微波輻射。』
p. 251 『文藝復興個頭。這兩個傢伙當時是在找鳥屎!他們不僅不是在找大霹靂這類不著邊際的證據,而且和大多數這類案件一樣,他們並沒有立即瞭解到這項發現的重要性。』

p. 262 舉了龐加萊的三體問題和其後的渾沌理論,說明預測的限制。

題外話,這是與三體相關的超好看系列小說。
閒書筆記4-9 - 三體 I & II:黑暗森林 & III:死神永生


ch. 13 既然不能預測,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開危險或從中獲利?

不斷試誤廣泛地嘗試,讓自己暴露在大量的機會中,例如:不要覺得一切靠網路可以搞定就不社交,出門參加聚會說不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靈感。
不要怕失敗,雖然我們在生理上和文化上都很難調適自己去接受失敗,但唯有大量的失敗才能讓我們遇到正面的黑天鵝。
p. 309 『把你自己放置在有利結果遠大於不利結果的處境。……我永遠都無法知道未知之事物,因為,在定義上,那就是未知。然而,我總是能猜測其對我的影響,而且我應該根據它來做決策。』


讀完前兩部(我做的節錄),或許會讓許多人心想:
這些東西都有更簡潔、更快速的好讀版,為什麼我還要看塔雷伯這本?他不過就是把這些概念統合而已?

我先說最大的不同點,《黑天鵝》是一本哲學思考的書。

人要「改變觀念」非常困難,尤其當你「有所成就」之後。
「我之前就是這樣做,才成功的啊;你現在指著我的鼻子罵是怎樣?」
像《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精準預測》這類書的教條化的小故事,還是幾乎無法改變人的整體思考習慣的,我終究還是只挑我喜歡的概念放進大腦裡。當喜歡的概念相互矛盾時,也依舊有辦法自圓其說。

而塔雷伯是從「知識是什麼」這種非常學術細瑣的基礎來建構他的理論。我覺得跟著他的腳步走、一路看著他罵人、反擊,可以讓你重新、完整地感受一個正確的概念。

但,對我這樣的蠢蛋來說,學了這些概念,在現實生活有什麼用?我只能說,沒屁用,幾乎沒機會用到。更不用說反對塔雷伯的那些統計學家、經濟學家,他們「不需要這些知識依舊活得好好的」。

而第三部,塔雷伯就要說明,那些「不認同塔雷伯也依舊過得很好的人」所使用的「平庸世界的歸納工具」,到底錯在哪裡。


第三部,〈那些極端世界裡的灰天鵝〉

ch. 14 談馬太效應的天真與遺漏。
ch. 15 談把高斯分布(鐘形曲線)應用到真實世界,是場騙局。
ch. 16 塔雷伯大力讚揚的貝諾‧曼德伯,以及其碎形理論。塔雷伯稱讚碎形把許多黑天鵝馴化為灰天鵝。
ch. 17 作者因為他本書的主張遭受許多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怒罵。
ch. 18 花了很短的篇幅罵一些哲學家(假學究)尸位素餐。XD

根據塔雷伯在第三部引言的說法,第三部的五個章節,大部分都是技術性內容,如果你前兩部有看懂且心思縝密的話,第三部其實可以完全跳過。
我覺得第三部最難的章節是 ch. 16 的碎形理論,雖然作者說可以跳過不看,但我還是看了,然後完全搞不懂這是什麼東西。


第四部。不到五頁!!
接著後記、後記隨筆總共有一百一十多頁,這是什麼分配量XD

第四部與後記我覺得是同一部分啦,是塔雷伯的自我剖析以及回應讀者的誤解與疑問。
滿好的。(謝辭也是落落長一段,我喜歡這種部分。)
塔雷伯又再對所有的攻擊仔細地回覆了一輪。真的是滿有耐心的,雖然他一直說自己對這些白癡暴怒、頭痛、完全無法忍受。
全書談的內容很廣泛,因為他正是要展現整個世界給我們看,在後記隨筆中甚至提及了健身計畫。讀完這最後的一百多頁,我確實瞭解到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究竟是什麼。
可惜以我的低弱程度很難一言以蔽之。

出版社在封底擺的書籍介紹寫得很好,但再怎麼好也比不上你親自一讀此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